林鐵及文資處積極以軸帶概念進行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更在國際技術交流合作、調查研究、教育推廣、在地化合作、管理維護等多元面向耕耘,努力找回國民共同記憶,並與現代生活產生對話連結,讓阿里山林鐵價值被世界看見。阿里山林鐵因風災中斷多年,全線通車最後一哩路「42隧道」預計2023年底完成隧道基礎工程,各界熱切期盼的全線通車可望於2024年實現。

台灣鐵路最高點 祝山車站海拔2451公尺

祝山觀日享譽國際,為提升服務品質及旅客安全,林鐵及文資處以「光明的起點」為發想,進行祝山車站改建工程,歷時3年,2023年11月底完工啟用,觀日列車再度停靠祝山車站,重現祝山磅礡大美,陪伴旅人創造阿里山「迎曦.朝聖」美好回憶。

睽違3年再現祝山 形塑阿里山新地標

祝山車站海拔2451公尺,是台灣鐵路最高點;通往車站的觀日鐵路於1986年1月13日通車啟用,是阿里山林鐵第一條自行規畫建造的觀光路線。為提升營運品質進行車站改建工程,歷經建築設計改版及文資、水保等審查工作,2020年10月動工,克服地勢、天候與疫情種種改建困境,2023年11月21日起正式恢復停靠,以嶄新風貌迎接國內外旅人。

車站獨特醒目的棚頂設計,迎合阿里山雲海,更兼含文化景觀、生態永續及友善服務概念,締造阿里山林鐵五項第一:全台海拔最高車站、第一座鑽石級綠建築高山車站、第一座採用智慧生態照明的車站、第一座具蓄水功能月台車站及第一座雙層單側岸壁式弦月造形月台,形塑阿里山新地標,提升旅運安全舒適功能,創造友善溫暖的旅遊體驗。

「光明起點」為發想 兼顧人文與環境

車站保留弧形月台,延續文資價值及國民記憶,微笑曲線「重現祝山」;外觀運用紅檜、柳杉、相思木等國產材包覆柔化月台鋼構材,展現剛柔並濟、易於維護優點。車站大廳、月台地坪木紋平板磚斜紋鋪及入口意象菱紋天花板,汲取鄒族文化圖騰,將在地部落元素轉化成空間元素。

為兼顧生態與保育巧妙融合自然地景,保留原有樓梯基礎,以微型樁作為主樓梯支承,並搭配無障礙動線,善用地形創造最大空間;調整主樓梯屋頂開口,保護珍貴原生紅檜生長;保留階梯旁原植栽,並新設多條動物通道;電梯帷幕採有色、低反射玻璃,避免鳥擊窗殺。

祝山車站海拔2451公尺,是台灣鐵路最高點。(圖/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祝山車站海拔2451公尺,是台灣鐵路最高點。(圖/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月台下方設置筏式基礎大型蓄水池,每次注滿水可供2個月使用,改善山區缺水問題;夜間智慧照明部分,採用可控制溢光之低色溫、峰值無藍光遠端智慧照明系統,降低夜間光害對生態影響。

觀日列車恢復停靠祝山車站 對高岳功成身退

祝山線觀日列車恢復停靠祝山車站(中途不再停靠對高岳),祝山線單程車票恢復原價150元,歡迎大家搭乘林鐵前往觀賞日出景致,並佇足探訪美麗的祝山車站。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廣告)

領航員:黃妙修(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馳名國際的阿里山小火車剛迎來通車111周年紀念,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林鐵及文資處)致力守成創新,以「動態保存」承載百年林業及鐵道文化,2019年「阿里山林業暨鐵道」獲登錄為首處國家級重要文化景觀。(圖/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領航員:黃妙修(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馳名國際的阿里山小火車剛迎來通車111周年紀念,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林鐵及文資處)致力守成創新,以「動態保存」承載百年林業及鐵道文化,2019年「阿里山林業暨鐵道」獲登錄為首處國家級重要文化景觀。(圖/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微笑曲線「再現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