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清明節,保有300年歷史、上百座古墓的柴山,有上百座後人仍持續祭祀的古墓群,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高市消防局、海巡署第五岸巡隊、海軍陸戰隊指會部15日聯合演練撲滅山林大火,提醒民眾若在柴山古墓「燒紙錢、引火整地、吸菸」恐引發柴山大火、造成「滅山」危機,最高可處3000元罰鍰。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2023年進行「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墓葬建築文化資源調查計畫」,首次對轄區墓葬進行相關清查、測繪及拍照記錄,完整紀錄每門墓葬相關位置座標、墓主姓名、立碑者姓名、立碑年代或重修年代、碑額、葬次、方位、墓地面積、墳墓形式、建築材料裝飾構造、后土、建築保存狀態等資料。
調查結果發現,壽山有101座清朝至戰後時期的古墓,墓葬建築形式有清代、閩南式、漢化平埔族、基督教及簡易墓塚等,小溪貝塚區就有15座漢化平埔族墓塚,西海岸的鼓山區桃源里,俗稱「柴山部落」一帶古墓密度最高,共有43座,整座山最古老的墓塚為1720年(康熙庚子年)的張氏古墓。
鼓山消防隊與各單位共同模擬清明掃墓引發壽山火災,設定以舊柴山國小旁樹林為起火處,由鼓山消防隊進行佈線及成立指揮站,使用「高壓噴霧機」沿著上風處並於安全地方持續滅火攻擊,其餘單位進行通報及協助開闢防火線,阻斷大面積延燒。
由於多數古墓群的家屬迄今仍保有上山祭拜的習慣,往年都傳出有人焚燒金紙。消防局表示,為預防柴山大火,桃源里備有一處40噸的消防用水。考量消防水箱車只能沿柴山大路側支援供水,目前配有高壓噴霧機,屆時可從山下佈線深入山區,實戰經驗最遠可達1公里,但面對柴山崎嶇的地形,恐怕難以即時滅火。
近來,柴山秘境、廢棄軍事坑道「情人洞」內也遭民眾發現,疑似是探險者入內大量焚燒紙錢,引燃坑道內腐朽木屑化的木棧板材殘骸,在坑道內留下長達數十公尺長的灰燼,導致原本棲息在內的台灣葉鼻蝠與台灣小蹄鼻蝠消失無蹤,引發網友撻伐。
自管處呼籲,古墓群除了東側市定古蹟「卓夢采墓」不在園區範圍內,其餘全數都在園區內,依國家公園法第13條第1款規定「焚毀草木或引火整地,將處6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千元以下罰金」,又依據「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第5條規定「燃放鞭炮、煙火、焚燒物品及野外炊煮食物等行為」,第一次初犯即罰3000元。園區內亦禁止吸菸,初犯罰1500元,第二次以上罰3000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