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水道博物館發現的陽刻錯誤版耐火磚。(水道博物館提供/洪榮志台南傳真)
台南水道博物館發現的陽刻錯誤版耐火磚。(水道博物館提供/洪榮志台南傳真)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獲得耆老捐贈日據時期煙囪的耐火磚,引發同樣也有百年歷史的日本田川市石炭•歷史博物館專程跨海交流。該館研究員歷經1年的研究後,日前發表論文,特別點出水道博物館耐火磚不論尺寸及使用方式,都有別於日本及台灣的相關設施,值得進一步關注。

市府文化局指出,水道博物館重新整修開園後,致力調查並推廣台灣自來水相關文史、建築、工法。其中,當年為了提供電力發電設備,原本有一座高36.3公尺的煙囪,但後來因為安全因素拆除,目前僅剩下煙囪基座。

也因為在拆除過程中,當地耆老吳子中及吳朝全保留4塊耐火磚,2人將耐火磚回贈館方,經媒體報導後,引起石炭.歷史博物館的關注,去年該館研究員福本寬及早稻田大學教授嶋崎尚子在雲科大副教授王新衡的陪同下,專程造訪台南水道博物館調查。

歷經1年的調查,日方發現,無論在日本或是台灣金瓜石發現的耐火磚,尺寸多為230 x 114 x 65 毫米,符合現行日本工業標準,即俗稱「東京型」類別;但台南水道煙囪使用三石耐火磚公司製造的耐火磚,實際尺寸為222×105×60毫米,是唯一不同於東京型標準的耐火磚。

此外,台南水道還發現由帝國陶瓷公司製造,上面有陽刻及陰刻「BIZEN INBE」字樣的磚塊。鑑於當時成品多會透過在上面陰刻公司名稱做為識別,出現陽刻者其實是錯誤產品,但仍然使用在煙囪中;這也是唯一發現錯誤產品仍然使用於建築的首例,館方推估是因為日本耐火磚運輸成本高昂,導致錯誤成品也不浪費所致。

#台南 #水道博物館 #耐火磚 #日本 #石炭•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