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芮氏規模7.2強震發生在花蓮外海,餘震統計至今第20天已近1200起,卻在這兩天出現更密集的餘震,且集中在403主震震央南邊。學者認為,「可能和整個區塊地殼破裂有關」。

根據中央氣象署觀測,403強震過後,餘震幾乎都在花蓮市或花蓮市以北,趨勢逐漸衰減;22日傍晚起的餘震,反而跑到花蓮市以南的豐濱一帶。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整個餘震序列,正從主震震央的北邊移往南邊。

「親不知子」步道受地震影響,入口處遭土石掩埋。(翻攝豐濱鄉公所臉書)
「親不知子」步道受地震影響,入口處遭土石掩埋。(翻攝豐濱鄉公所臉書)

地震測報中心技正江準熙進一步指出,大地震發生後,震源應力結構會調整,原本以(震央)北部為主的應力調整,可能逐漸往南移,進而觸發(震央)南部地震。

綜合《ET today》報導,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認為,這兩天的密集餘震,是豐濱地殼破裂造成的「群震」,過去也曾發生過。

但為什麼次數這麼多?陳文山直言,科學上不清楚,可能和整個區塊地殼破裂有關,且震央深度都很淺,集中在10公里內,是這個區塊的特性。

位在花蓮市中心的天王星大樓,拆除前一度傾斜,險象環生。(民眾提供)
位在花蓮市中心的天王星大樓,拆除前一度傾斜,險象環生。(民眾提供)
#地震 #餘震 #花蓮 #震央 #地殼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