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焚化廠未來每年將保留2.4萬公噸餘裕空間,供環境部調度代燒他縣垃圾。焚化廠2019年重啟時,台東縣環保局曾承諾,會優先處理全縣14座「堆積如山的掩埋場」,如今建農掩埋場垃圾不減反增,引發居民不滿「若有餘力代燒他縣垃圾,本地垃圾何不優先處理?乾脆改名建農垃圾山好了」
位於台東最大垃圾掩埋場旁,建農里長林金寶指著一座座垃圾山表示,「這堆是今年國家清潔週的、後面那一堆木頭是海葵颱風的,再後面那一座是去年國家清潔週的」,他強調,環保局都稱已經陸續幫忙去化,可是垃圾山仍愈來愈高,嚴重威脅鄰近居民的健康安全。
過去曾多次代燒台東垃圾的高雄市政府來函指出,台東仍積欠代燒回運的底渣及再生粒料約1萬2000多噸,要求縣府償還2198萬餘元垃圾處理費、或代燒約7000噸垃圾。由於台東縣短期內無法償還,加上環保署來函要求台東焚化廠配合全國垃圾調度運用,因此議會同意後將優先幫高雄代燒垃圾。
台東市民代表王泰捷認為,高雄來函僅需代燒約7000噸垃圾,為何環境部要求每年2.4萬噸餘裕焚化量,台東縣政府必須照單全收,他認為,其他縣市過去基於互惠原則幫助過台東,台東縣沒有立場拒絕,但未來是否會代燒更多其他縣市垃圾?
台東縣環保局回應,今年優先協助曾替台東代燒的高雄、屏東、台南、嘉義、宜蘭等5個縣市,明年起則由環境部統一調度;而全縣14個垃圾掩埋場暫時堆置的2萬4千多噸垃圾,會在年底前盡速清運焚燒。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