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傑出校友、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獲得今年唐獎漢學獎,台大恭賀許倬雲獲獎,並將致力營造良善的學術研究環境,實踐大學人才培育的使命,如同過去師長培育許倬雲一般,傳承作育英才、百年樹人的精神,讓台大成為國際漢學的學術重鎮。
在今天唐獎漢學獎揭曉記者會上,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提到,許倬雲出生時就有手腳的嚴重障礙,一生不知道動過多少次手術,「他一切都不正常,就是頭腦正常。」不過許倬雲仍克服障礙,甚至還學會游泳,讓「好手好腳」的後輩們感到佩服。
許倬雲在獲獎後,除了感謝唐獎的肯定與鼓勵外,也特別提到他一輩子學習讀書與做人都是從就讀台大開始,台大將他帶進學術大門,並於每個階段給予指導,令他感恩不盡。他強調,台大校長傅斯年留下來「敦品勵學 愛國愛人」的校訓,從他進入台大至今,是終身難忘的訓勉與鼓勵。
台大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唐獎是世界級大獎,在各國重量級學者的競爭下,許倬雲獲獎讓台大全體師生與有榮焉、深感驕傲。許倬雲克服身體上的障礙,專心致力在學術研究並獲得傑出成就及貢獻。
許倬雲1949年考上台大,讀過一年外文系,三年歷史系,1953年獲學士學位,隨即進入台大文科研究所史學部(台大歷史學研究所的前身),並於1956年畢業,指導教授是李宗侗教授。
許倬雲大二從外文系轉至歷史系的契機,在於當時台大校長傅斯年以及文學院院長沈剛伯,注意到許教授具有治史的潛能,鼓勵轉至歷史系,之後許倬雲適才適性發揮所長,成就了在歷史學領域的傑出表現。
許倬雲自美國返台任教後,於1965年至1970年間擔任台大歷史系主任,主導歷史課程轉型創新,將當時歷史學的新觀念和新方法引介到國內。他大力提倡以社會科學方法治史, 引進心理學、文化人類學和社會學等社會科學教學,並強調歷史不僅要「敘述」,而且要「解釋」,其史學觀點深受重視,對台灣史學界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台大表示,今年甫成立「余英時國際漢學研究中心」,以紀念漢學巨擘余英時教授,推動漢學研究。余英時是唐獎第一屆漢學獎的得主,許倬雲今年也同獲此殊榮,此些校友前輩之成就,更鼓勵台大積極推廣漢學,引領該領域展望未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