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有紅佳夢之鄉的美名,紅喉又名紅加網、紅佳夢,學名赤鯥,但近年漁獲量從每年的上百噸剩下不到30噸,衰退迅速。水試所12日首次在台東富山護漁區海域放流2400尾紅喉、黑喉及加志魚苗,盼增加東部魚類資源。
台東船長陳志和說,紅喉是東部最高經濟魚種,早期都以延繩釣捕撈,只會捕獲釣大隻,如今捕撈技術先進大小通吃,不到20年,紅喉魚期從4個多月減少剩1個月,期盼放苗能增加近海經濟魚類資源。
水產試驗所長張錦宜受訪指出,紅喉是台東非常重要的魚產,1990年代漁業年報全國紅喉產量是2000噸,1997年忽然掉到只剩200 噸,2012年時年報不再記載數量、代表產量已低於200噸。台東這幾年的交易量都低於100噸,去年只有30噸,明顯衰退。
張錦宜說,紅喉是首度在台灣放流,黑喉首度用自然產卵的苗放流,他說,之前黑喉魚苗仰賴人工繁殖催熟,今年養在水試所的種魚自然產卵,選在最適合魚苗的台東富山護漁區海域,盼複製日本富山放流的成功經驗,逐漸恢復東部海域經濟魚種數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