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陀兒颱風影響全台,考驗各縣市防汛防災能力,宜蘭縣有80處設置淹水感測器,但審計室報告指有9成感測器未檢測到淹水,縣府今天(3日)解釋說,依縣府更嚴格的淹水標準,是每處感測器都有發揮其成效,以山陀兒颱風為例,截至3日中午就有10處感測器觸發淹水,讓縣府充分掌握水情。

宜蘭縣是從2018年起開始建置智慧防汛網,因設備過保,從2021年11月至今年3月,以1500餘萬元持續辦理防汛自動偵測設備租用計畫,用購買資料方式租用淹水感測器等設備及傳輸服務。

審計室報告指出,宜蘭縣計有73處淹水感測器在7年期間,未檢測有淹水情形;同期間宜蘭縣有23個村里有積淹水通報紀錄,卻未設置淹水感測器,未能有效記錄淹退水歷程,如宜蘭市建軍里及冬山鄉補城村,通報的積淹水紀錄分別為4次及5次。

縣府水利資源處解釋,審計室的資料來源為水利署,水利署統計為10公分以上的淹水紀錄,各縣市因地制宜標準不一,宜蘭縣是6公分以上為淹水,標準比水利署更嚴格,如按照縣府對淹水的標準,80處感測器是都有檢測過淹水情形,並非9成沒有檢測到。

水資處說,設置淹水感測器的地點要考量河川、水理等數據,不會因為一次性淹水就設置,例如河道阻塞、可採人為排除,就屬於一次性淹水;審計室報告提到的補城村,縣府考量其地勢低窪,已經在補城村設置淹水感測器。

水資處表示,宜蘭縣設置的淹水感測器在先前的凱米颱風都有發揮成效,此次山陀兒颱風截止3日中午計有10處感測器觸發淹水,其他70處無紀錄,運作正常,縣府也會滾動式檢討,調整感測器適當點位。

#宜蘭縣 #山陀兒 #颱風 #淹水 #感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