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報導,類似明確提出「反內捲」知名企業,至今不下20家,來自餐飲、汽車、太陽能等十幾個行業。

可以發現企業之間「內捲」最主要形式就是「價格戰」。

吉利汽車、蔚來汽車是最早一批倡議「反內捲」企業,汽車業是近兩年價格戰較激烈行業之一。《中國汽車報》報導,僅從 2023 年以來,大陸汽車零售價格整體平均下降了約 20%。

餐飲企業也是價格戰較為激烈的行業。

從瑞幸、庫迪的 9.9 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44元)喝咖啡,到肯德基的大神卡、麥當勞的「窮鬼套餐」,再到高端餐飲品牌新榮記推398元套餐。近兩年以來,餐飲品牌捲低價風潮,已從奶茶、咖啡等飲品類,逐漸蔓延到速食、火鍋、正餐等各個餐飲品類。

這種以「捲死」同行為目標的惡性競爭,本身不可持續。業者提到,這樣無休無止價格戰,是以過多壓縮利潤空間為前提。

只是「囚徒困境」下,誰也不敢單獨退出。以2023年初速食品牌西少爺推出了9.9元套餐為起點,直至2024年 7 月,沒有餐飲品牌取消低價套餐,反而參加價格戰企業越來越多,品類也越來越豐富。

轉變出現在今年 7 月。

7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

以此為起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 8 月 12 日表示,不能採取價格戰等內捲式惡性競爭的短視行為影響長期可持續發展。9 月 6 日大陸副總理張國清提出,要防止低水準重複建設和內捲式惡性競爭。

7 月 30 日蔚來汽車品牌與傳播助理副總裁馬麟表示,不要搞「捲周榜」式低水準內捲。9 月12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稱,哪怕「跌出前十」也要走正確的路,追求有底線,有信譽有品質的市占率。

澎湃新聞報導,惡性競爭導致很多企業真的捲不動了。以汽車產業為例,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汽車產業上游企業平均淨為 1.5 億元,中游為8.9億元,下游為 4.5億元。上游和下游承受著更大的營利壓力。

這一現象可能是中游企業因業務覆蓋汽車生產全產業鏈,生產成本得以降低。2024年7月,中游車企比亞迪旗下方程豹「豹 5」車型全系降價5萬元。價格戰下,比亞迪毛利率不降反升。財報數據顯示,比亞迪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20%,同比增長2%。

只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做到規模效應,多數企業只是在價格「內捲」中疲於應付。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以蔚來為例,6年虧損866億。雷軍也曾說:賣一輛虧一輛。因此,從職場個人到行業公司,持續惡性競爭帶來負面效益,正逐漸形成共識。一般人想多點休息、公司想多喘口氣,整個社會都在期待著「反內捲」到來。

#陸企 #反內捲 #惡性競爭 #價格戰 #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