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蕭小姐6年前因子宮內膜癌接受手術移除病灶及淋巴結廓清,並進行放化療積極抗癌,未料術後1年,併發癌症術後的肢體淋巴水腫,飽受左腿腫脹之苦,幸經至台中榮總整形外科進行3次就醫超顯微淋巴管靜脈管吻合術,讓熱愛健身重訓的她不但持續健美,甚至挑戰滑雪、潛水等戶外活動。

「給自己一個機會過得更好!」蕭小姐14日站出來以燦爛的笑容鼓勵病友積極面對癌症術後的肢體淋巴水腫,且要多運動、調整飲食,一起打破大眾對癌友「病懨懨」的刻板印象。

台中榮總淋巴水腫醫療中心主任賴志昇說明,透過顯微手術將淋巴管和靜脈管接合可改善癌後淋巴水腫。(馮惠宜攝)
台中榮總淋巴水腫醫療中心主任賴志昇說明,透過顯微手術將淋巴管和靜脈管接合可改善癌後淋巴水腫。(馮惠宜攝)

台中榮總淋巴水腫醫療中心主任賴志昇指出,癌症患者在接受淋巴結廓清手術及放療後,約有一半的機率出現肢體淋巴水腫。即使只進行手術未做放療,20年內仍有20%的患者面臨淋巴水腫風險。這是因為癌症手術合併淋巴結廓清後,淋巴液回流遭到破壞,導致原本應回流到靜脈血液的淋巴液無法順暢循環,如同交通道路從六線道驟減為二線道,導致淋巴液阻塞進而造成肢體淋巴水腫。

當患者肢體近端出現腫脹熱痛等初期症狀時,應會先採取保守治療,如患肢抬高、加壓和按摩等復健方式。若效果不佳,醫師建議及早考慮超顯微淋巴管靜脈管吻合術。台中榮總自7年前引入此手術技術,至今已完成逾200例手術,幫助癌後病人改善生活品質。

賴志昇解釋,超顯微淋巴管靜脈管吻合術透過遠紅外線技術找出淋巴管和周邊靜脈血管,在顯微鏡下將兩者精密接合,重建淋巴液循環通路,也是目前外科治療肢體淋巴水腫的術式中,對身體傷害最小的手術。臨床觀察,術後有半數患者的腫脹獲得改善,70%的患者疼痛減輕,關節活動度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整體病人滿意度高達9成。

#子宮內膜癌 #肢體淋巴水腫 #手術 #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