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民日報》13日點名批評「表演式忙碌」,文章直指部分幹部將辦公平台變成戲台,用可見的勤掩蓋不可見的懶,導致不問實效,只求留痕;不重結果,只重迎檢,批評根源不在懶惰,而在扭曲的政績觀與錯位的考核導向。當被看見比幹成事更重要,讓實幹者反被邊緣。

對此,文章認為必須著力建立健全幹部考核評價機制,使寫在紙面看的如實反映實際中幹的,讓工作實績和群眾口碑真正成為考察幹部的硬指標,使表裡不一、弄虛作假、擺花架子的表演式幹部沒有市場。

該文章以《莫讓「表演式忙碌」絆住實幹腳步》為題表示,熱衷於搞「表演式忙碌」的人看似經常擼起袖子、高喊號子,實際上卻總是忙在表面,到頭來苦活累活沒幹多少、難事實事沒辦幾件,批評這樣的人通常用心經營自己的忙碌人設。

例如在微信朋友圈中總是表現為加班加點,而在實際工作中卻是拈輕怕重,更熱衷於搞擺拍式走訪,在鏡頭前面帶微笑同群眾手把手,而拍過照就著急鑽進車子趕赴下一個點位打卡。

而面對上級考察調研,不是實打實談工作、講問題,而是在迎來送往上花心思;準備的匯報材料一大疊,但內容通篇言之無物,或是為自己抹粉貼金,導致空耗行政資源,更消磨苦幹者的幹事熱情、牽絆實幹者的幹事腳步,還會把工作氛圍、政治生態搞得烏煙瘴氣。

文中認為,表演式忙碌現象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為政績觀偏差而故意為之,錯誤地認為「看不見的實幹不如看得見的表演」,也有些是顧及面子、怕傷和氣,在別人表演時配合一下、當觀眾,還有個別地方和部門幹部考核評價機制不夠科學合理。

#幹部 #表演 #批評 #大陸 #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