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節慶、假期與生活習慣等面向,均與農曆息息相關。台灣師範大學文化教育策略研究團隊為此進行民調,發現農民曆是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文化工具書,從不使用的民眾僅12.6%,尤其30到34歲受訪者對於「查黃道吉日」的需求,相對高於其他年齡層高於5成,反映青年人對農民曆產生的好奇心及依賴程度。
台師大文化教育策略研究團隊於9月進行名為「國人對於民俗文化教育的看法」的電訪問卷調查,調查以台灣地區(包含金門縣、連江縣)為範圍,受訪民眾的年齡為15歲至59歲,男女比例相當。
依照調查結果,國人對農民曆的需求度極高,從不使用者僅1成(12.6%)。在可複選的前提下,希望農民曆的內容能再增加「健康建議」、「科普知識」、「文化專欄」、「安全提醒」等項目的比例均超過3成,其中「健康建議」一項甚至更占43.2%。
研究計畫主持人、台師大國文學系教授鍾宗憲分析,這種現象應該與個人事業發展、社會嫁娶習俗有關。令研究團隊感到意外的是,20到24歲年齡層使用或偶爾翻閱農民曆的比例,與55到59歲年齡層相近,都屬高峰年齡層,反映出青年人對於農民曆的好奇心和對於生活各種問題的求知欲。
至於30到34歲受訪者對於農民曆的需求高, 鍾宗憲認為,無論就業或求學,這個年齡層正處於人生過程中的關鍵時期,所以在「查黃道吉日」、「接觸宗教性書籍」的需求較大。
民調同時也調查國人主要都如何進行文化旅遊?結果顯示,旅遊地點具有宗教性質占比76.3%。到宗教性場所時,如寺廟、教堂等宗教性質景區,最關注的事物是建築的30.1%和儀式的21.8%。
鍾宗憲表示,這樣的結果一方面顯示國人旅遊的偏好,而各地的名勝古蹟也確實多具有宗教性質;另一方面表現出國人的文化素養,對於相關的信仰內容會加以關注與認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