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利息收入的搜尋結果,共673筆
富邦金(2881)10月自結合併稅前淨利211.0億元、稅後淨利179.2億元。累計前10月合併稅前淨利1,258.7億元,稅後淨利1,088.4億元,EPS為7.51元。富邦金及子公司富邦人壽單10月獲利均為歷年同期新高;台北富邦銀行、富邦證券單10月及累計前10月獲利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營收亮眼,股價今(11)日僅小漲,站回短期均線。
國內外股市屢創新高,壽險公司資本利得豐厚,締造獲利佳績。統計10月六大壽險合計賺進394.98億元、年增2.95倍,累計稅後獲利達1,403.67億元,年減42.75%。
金融股今年以來表現穩健,整體上市金融股上漲5.38%,對於明年整體金融業獲利展望,公股銀行高層指出,要觀察諸多風險因素,如美國貿易政策發展及其影響仍具不確定性、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走向與財政風險升溫、地緣政治及大陸產能過剩仍存等重大變數。
國泰金(2882)10月稅後淨利194.4億元,累計前10月稅後淨利達942.2億元,每股盈餘達6.16元。子公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淨利續創同期新高,國泰證券累計稅後淨利創同期次高。
為避免民眾拆單規避補充保費,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接受本報專訪,透露將修法導入結算制,利息、股利、租金採年結,修法方向取得醫界、學者支持,卻引發股票族反彈。支持方認為,全民健保為社會保險,精神在有錢的人幫助沒有錢的人、健康的人幫助不健康的人。股票族則認為,2萬元起徵點太容易達到,恐增加小資族負擔。石崇良今親上火線說明,將研究看看如何讓小資族保有「小確幸」。
美系外資針對力智(6719)出具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未來股價評價的關鍵在於力智能否成功切入純數位V-core市場,目前多數AI伺服器平台仍偏好純數位方案。外資認為,力智在產品組合與技術布局上仍具潛力,但短期挑戰猶存,因而維持「中立」評等,目標價200元。
為避免拆單規避補充保費,衛福部將修法導入年結算制,利息、股利、租金加總超過2萬元就得繳,獎金起徵點則從薪資的4倍以上,改為最低薪資的4倍以上。單筆扣繳上限,則從1000萬升至5000萬。社保司初估,結算制、獎金的改革及上限調高,將分別影響480萬人、200多萬人、1000人,為健保帶來100~200億、70~80億、6億收入。
宸鴻科技TPK-KY(3673)公布2025年第三季自結營運成果。TPK-KY今年第三季營收雙減約13%,而產品組合、成本降低,單季獲利4.46億元,季增2.76%、年增124.12%,稅後稀釋每股淨利為新台幣1.09元,持平5年以來單季高檔;TPK-KY今年1-9月累計稅後稀釋每股淨利升為新台幣2.55元。TPK-KY同步公布10月營收,單月43.03億元,月減16.54%、年減19.86%,創下今年度單月次低;前10月營收527.38億元,年減9.69%。
愛普*(6531)受惠核心業務動能強勁,加上美金對台幣匯率回穩、利息收入和金融資產評價利益等業外貢獻加成,第三季稅後純益7.06億元,刷新歷史紀錄,每股稅後純益(EPS)4.35元。
愛普*(6531)今(4)日召開法說會,公布2025年第三季財報,整體表現亮眼。第三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14.95億元,年增17.3%;毛利率46%,較上季提升3.76個百分點;營業利益3.81億元,營業利益率26%,季增5.12個百分點。受惠核心業務動能強勁,加上美元對新台幣匯率回穩、利息收入及金融資產評價利益等業外貢獻,單季歸屬母公司稅後純益刷新歷史紀錄,達7.06億元,每股盈餘(EPS)4.35元。
華研(8446)第三季合併營收2.48億元、營業利益1.13億元、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1.22億元,分別年減33%、32.1%、36.6%,每股盈餘2.31元;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7.68億元,年減25.3%,營業利益3.35億元,年減26.7%,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4.56億元,年減10.5%,每股盈餘8.61元。
公股金控研究部門分析,推薦銀行股大於壽險股,投資建議為銀行比重大的金控,可於第四季股價拉回逢低布局。對於第四季操作金融股訣竅,法人強調,對金融股投資的可著重在今、明兩年獲利展望相對樂觀,以及具備穩定盈餘配發率的優質標的。
隨著高齡化社會加速,越來越多人開始規劃退休後的資產,希望透過投資理財讓晚年財富成長。然而,理財市場充斥著高報酬的誘惑與資訊陷阱,若缺乏足夠知識與風險意識,辛苦累積的退休金往往可能化為泡影,日本一位退休教師的真實案例,是許多人警惕的鏡子。
國巨*(2327)周四召開線上法說會,並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營運成果。AI動能強勁,國巨第三季獲利雙增雙位數,單季每股稅後盈餘為3.10元,季增27.2%、年增12.8%。前三季每股稅後盈餘8.22元,年增6.3%。國巨展望第四季營運預測,營收淨額季比持平,毛利率季比略微成長,營益率同樣季比略微增加,AI勢頭仍強勁,國巨產品組合也持續推升獲利能力。
著重亞洲業務發展的歐洲最大銀行滙豐(HSBC)28日公布2025年第三季財報,稅前利潤年減14%至73億美元,雖然獲利下滑,仍高於市場預期,主因為淨利息收入增加,以及財富管理業務表現強勁。
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週二公佈第三季稅前獲利減少14%,主要原因是在與馬多夫(Bernard Madoff)詐欺案相關的訴訟敗訴之後,公司計入了11億美元的損失費用。
殖利率持續下探,債市多數走揚,根據EPFR統計至10月22日止近一周,三大債市仍保持淨流入;其中,投資級企業債基金維持淨流入且力道擴大、金額為80.6億美元;非投資等級債基金淨流入金額增至27.2億美元。新興市場債淨流入力道降溫至8.3億美元。
繼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等華爾街投行先後公布第三季(7至9月)業績成長後,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也在15日交出亮眼成績單,第三季獲利分別成長23%及44%。美銀放款部門淨利息收入更在第三季創下新高紀錄,股價逼近18年高點。
台新新光金控(2887)13日公告9月自結稅後純益75億元,創歷年單月最高,月增59.5%、年增達468.2%,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為260.4億元,亦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56.3%,EPS為1.51元。
六大壽險9月獲利亮眼,合計稅後純益297.52億元,年增2.78倍,前三季累計稅後純益987.1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