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可靠度的搜尋結果,共710筆
為深挖護城河,鞏固核心競爭力,台灣數控分度盤龍頭大廠-旭陽國際精機近年來不惜斥下巨資投入產品研發創新與優化工作,相繼開發出CNCTT-120雙軸分度盤、DDT630-1000雙直驅DD雙軸搖籃轉盤與CLT-125SPB-12T動力刀塔等多項新產品,不管在精度、剛性、可靠度與耐用度等都是首屈一指,參展時成為國際買主爭相詢問購買的高效能、高性價比產品,在市場大受歡迎。
駿吉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591)宣布,已接獲美國重要客戶年度採購案開標結果,成功取得得標資格。未來一年將依客戶需求分批出貨,整體供貨規模可達數百個標準貨櫃,展現國際客戶對產品品質、供應能力及營運實力的高度肯定。
半導體驗證分析大廠宜特科技持續強化先進製程布局。宜特科技董事長余維斌表示,兩項嶄新技術服務「2奈米ALD新材料驗證平台」與「矽光子暨CPO驗證方案」已進入導入階段,加上近年營運主動能─AI需求暢旺,在ALD(原子層沉積)、矽光子(SiPh)及AI三大引擎續推下,展望2026年營運相當樂觀,全年可望再戰歷史新高。
威聯通受惠AI應用普及與企業儲存升級需求持續擴增,2025年前三季合併營收45.96億元,年增6.1%;稅後純益9.3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30.84元,展現穩健成長動能。
工業槍釘大廠駿吉-KY(1591)在新團隊入主後展開營運轉型,布局切入記憶體和半導體設備,宣布,今(11)日宣布旗下台灣駿吉科技完成DDR4 1GB x8與512Mb x16記憶體產品開發,並已接獲客戶預付款,預計自2026年首季起陸續啟動交貨。
系微(6231)將參與11月13日在台灣舉行的Arm Unlocked Taipei 2025,也是Arm於上海、首爾、深圳、東京及台北舉辦的多城市技術峰會系列之一,聚焦建構具延展性、高效率、並為AI準備就緒的平台技術。
國家太空中心(TASA)研製的福衛八號首枚「齊柏林衛星」,預計於台灣時間11月11日凌晨2時18分,在美國搭上SpaceX的Transporter-15火箭航班,升至太空,這是台灣首宗自製衛星星系,任務由8顆衛星組成。
日月光投控宣布旗下整合設計生態系統(IDE)升級至IDE 2.0,正式將AI引入先進封裝設計核心,強化AI布局。IDE 2.0最大差異在於加入AI預測、AI迭代及雲端多物理場模擬,能把封裝設計周期從「數周」壓縮到「數小時」,並在60秒內完成風險預測。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6488)召開線上法說,董事長徐秀蘭表示,目前市場成長動能集中AI領域,成熟製程則已見止跌跡象,預期需求將緩步回升。環球晶全球擴產布局已逐步開花成果,並緊扣在地供應趨勢加速驗證進度,預期美國市場可望成為中長期營運的重要成長動能。
桃園捷運綠線4日擴大測試範圍,從原先今年7月中旬的G13南竹中正北站至G14蘆竹中正北站2個高架車站區間,再延伸至G15b坑口站,北段5個高架車站區間展開動態測試,是捷運綠線列車首次長距離、高速運轉載人測試。市長張善政表示,捷運綠線的進度加速,目標逐步達成,力拚民國115年北段7站全線通車。
桃園捷運綠線4日擴大測試範圍,從原先今年7月中旬的G13南竹中正北站至G14蘆竹中正北站2個高架車站區間,再延伸至G15b坑口站,北段5個高架車站區間展開動態測試,是捷運綠線列車首次長距離、高速運轉載人測試。市長張善政表示,捷運綠線的進度加速,目標逐步達成,力拚民國115年北段7站全線通車。
萊德光電-KY(7717)啟動上櫃前資本市場作業,競價拍賣規模1,987張,底價每股70元,10月31日至11月4日投標、11月6日開標,得標者依個別得標價認購。公開申購規模521張,申購自11月5日啟動,承銷價為競拍得標單價加權平均數,若超過底價1.1倍則上限定77元。
鴻勁精密(7769)於日前舉行的上市前業績發表會,吸引爆滿的法人及投資大眾關注,該公司上半年營收成長135%,EPS達31.2元。受惠於全球AI/HPC浪潮,高階測試分類機業務需求爆量,未來超過兩季的訂單明確,產能持續滿載。公司正啟動第四廠擴建計畫,預計2027年底啟用,屆時總產能將提升約40%,季出機量可達750台,以支撐AI/HPC市場快速擴張需求,法人看好該公司研發技術及AI需求成長浪潮,鴻勁精密將持續展現亮眼的營收成長及獲利爆發力。
台塑新智能參加「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首度正式發表電動商用車動力電池的國產化成果。公司透過自主研發與在地製造,展現推動台灣電動運輸自主發展的關鍵里程碑。本次展出以節能、儲能、新能源與循環再利用為主軸,呈現AI資料中心專用UPS電池系統、液冷儲能解決方案、固態電池及電池回收技術,從低碳運輸、工商儲能到循環經濟,展現以創新科技推動新能源的全方位布局。
電池、電力被視為AI時代的石油,台塑新智能29日發表最新國產化電動商用車電池,從電芯到模組成品都在台灣製造,而國產汽車品牌中華汽車為首批採用的車廠,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將持續投入固態電池、電池回收等研發技術,呼應能源轉型及循環經濟的趨勢。
電子驗證分析廠宜特(3289)公布2025年第三季自結合併營收12.75億元,季增5.95%、年增14.31%,連3季創高,但營業利益0.84億元,季減4.75%、年減29.06%。加上業外收益季減63%,使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0.74億元,季減33.44%、年減13.04%,每股盈餘1元,雙創近7季低。
宜特(3289)持續強化先進製程與AI領域布局。宜特表示,近期兩項新技術服務「2奈米ALD新材料驗證平台」與「矽光子暨CPO驗證方案」已進入導入階段,初期投入費用較高,影響短期獲利,但屬「費用先行、效益隨後」的階段性現象,將成為推動未來營收與獲利的重要引擎。
封測大廠力成(6239)28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蔡篤恭表示,2025年資本支出由年初預計的150億元,提升至190億元,2026年將大幅增加至400億元以上,主要是將用於扇出型面板級封裝(FOPLP)的擴產。蔡篤恭宣布,力成在FOPLP已有重大成果,目前的產能已全被客戶預定,明年將全力擴產,估計2027年FOPLP將放大營運貢獻,整體而言,力成預計明年營運可望持續成長。
全球成熟製程戰火再起。隨著中國與東南亞晶圓廠積極擴產,台灣兩大成熟製程代工廠聯電與世界先進在2026年報價談判中不僅要面對客戶議價壓力,更得防守區域競爭者急起直追的挑戰。法人分析,未來兩年成熟節點(28奈米以上)產能將進入全球供給高峰期,價格競爭將轉為常態化,台廠唯有藉由技術服務、製程可靠度及客戶綁定力,才能守住市占與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