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系的搜尋結果,共1,579筆
「市值雙雄」台積電、鴻海營收大發,統計71家上市櫃公司營收齊登新高,助10月營收飆出4.64兆元同期新高的「最旺10月」及「歷史單月次高」紀錄,年增11.10%、月減1.06%。法人看好AI將續居主流,第四季營運動能進一步顯現。累計前十月營收41.09兆元,接近去年全年44.75兆元,2025年全體上市櫃公司營收將再刷新高。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三季全球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量達5.86億片,季增8.1%、年增5.3%。主要成長動能來自iPhone 17系列與其他主要手機品牌下半年新品拉貨,除此之外,第三季AMOLED面板需求持續增溫,以及LCD面板在入門手機與維修市場維持穩定出貨。預估2025年全年手機面板出貨量將達22.43億片,年增3.4%,為近年高峰。
鳳凰颱風即將襲台,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已全面戒備、提前部署,各項防汛整備工作全數完成。整備項目包含:破堤施工案件檢查、水門及抽水站巡檢、分洪道檢查、移動式抽水機調度預佈、滯洪池降低水位及放空、溝渠清淤、自主防災社區維運、防汛備料清點,並請公所針對易淹水地區進行巡查清淤,藉由提早應變、充分準備,以因應颱風來襲。
據《IT時報》公眾號報導,10月8日到11月14日,持續37天——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被稱為「史上最長」的一屆。它與大陸十一國慶、中秋假期無縫銜接,讓消費熱度從假期一路延續到初冬。
歐美年終購物旺季提前啟動,AI PC正式進軍主流市場。隨著高通Snapdragon X系列平台出貨加速、搭載AI功能的筆電價格帶下探至499美元起,帶動整體NB供應鏈氣勢升溫。法人指出,第四季筆電出貨量持續加溫,並有望優於預期,台灣IC設計族群中,義隆電、凌陽創新及瑞昱三家消費性IC業者,有機會受惠新一波AI裝置升級潮。
中國商務部9日宣布暫停對鎵、鍺、銻及超硬材料等關鍵礦物出口管制措施至2026年11月27日,市場解讀為地緣政治壓力趨緩的訊號。法人認為,台系供應鏈廠商對各項關鍵零組件需求不一,其中鎵等材料主要用於功率放大器(PA)製程,管制期間實際影響有限,隨著政策鬆綁,反將有助市場心理回穩;整體而言,大陸取消管制是科技業與相關廠商利多。
據「中國軍號」公眾號消息,11月5日,大陸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入列。8日下午,共軍海軍新聞發言人冷國偉就福建艦部署地點、艦載機配備和中國海軍航母發展計劃等問題,接受記者書面採訪。
台股7日震盪拉回,失守月線關卡,短線呈現修正過程。法人建議此時的投資可回歸基本面,篩選出台特化、創意等13檔10月營收改寫歷史新高,第三季稅後純益優於第二季的業績、獲利雙全個股,股價有機會突圍上攻。
勤誠(8210)第三季財報成績亮眼,每股稅後盈餘8.01元創單季歷史新高;10月營收19.9億也創下同期新高。勤誠今(7)日召開法說會,執行長陳亞男看好今年營運有望寫新高,且隨著新專案的推進,以及馬來西亞、美國廠的建置並啟用,有信心明年全年呈現雙位數成長。營運佳績促使勤誠股價成功挑戰千元大關,收在1010元,成為新科千金股。
相較輝達Blackwell未獲美政府放行,被視為輝達H20主力競品的AMD(超微)MI308意外獲准輸陸,加上現階段輝達AI晶片遭陸封殺,除AMD有機可趁,嘉澤、台積電、精測、神達、日月光投控、京元電、力成、華擎、英業達、技嘉、華碩、廣達、勤誠等台系供應鏈,營運同樣有望受惠。
美科技巨頭財報大戲持續登場,矽智財大廠安謀(Arm)財測優於市場預期,帶動台廠IP股全面走高,世芯-KY(3661)、創意(3443)、M31(6643)和力旺(3529)等6日強力反彈,扮演盤面吸金指標。
AI算力發展突飛猛進,讓智慧眼鏡走向日常裝置,據IDC最新調查,在Meta及多家廠商推出新品帶動下,智慧眼鏡類別產品今年出貨量將大增247.5%;另Counterpoint Research也指出,智慧眼鏡在2029年前將維持逾六成的年複合成長率。看好智慧眼鏡成為下一個AI載具,台系EMS如鴻海、廣達、和碩正鴨子划水布局,搶占龐大商機。
美國聯準會(Fed)下個月降息疑慮、美國政府關門擔憂,投資人更對漲幅過高的個股有所戒備,科技股、加密幣跌幅最劇,美國10年期公債上漲,殖利率略降至4.09%,周二美股四大指數全墨,費半大跌4%。周三亞股同樣難逃頹勢,科技股賣壓蔓延全球,Kospi指數盤中重挫5%、日經225指數同樣下跌逾2000點或4%以上,周三台股開跌330.65點報27785.91點,指數盤中重挫至27373.05最低、下跌743.51點,失守28000大關,且5日、10日、月線全面告失,AI、半導體、被動元件、電機等成重災區,電金走弱,然部分記憶體、觀光餐旅、航運,盤中試圖守住27700,跌幅逐步收斂。
美中角力下的半導體禁令事件—安世半導體(Nexperia)日前傳出已獲得「符合條件的出口豁免」,得以恢復向部分海外客戶出貨,受此消息影響,台廠相關轉單受惠業者晶焱(6411)、強茂(2481)等3日股價重挫。不過,功率元件業者透露,這次「條件式解禁」遠非危機解除,反而進一步鞏固國際大廠加速推動去風險化的產業挪移;長期來看,全球功率元件供應鏈版圖仍將逐步洗牌。
台股良性輪動行情持續上演,ABF族群不讓其他熱門股專美於前,再度搶占鎂光燈焦點。花旗環球加入升評南電(8046)看多行列,喊出外資圈最高的360元股價預期,同步調升景碩、欣興推測合理股價,與大和資本、里昂證券等共同為ABF多頭列車增添柴火。
受惠AI新創與大型企業算力需求飆升,美國三大CSP(雲端服務供應商)Google、微軟、Meta上季(7至9月)雲端事業營收全面優於預期,三大業者紛紛調高資本支出,法人指出,這波AI基礎設施投資潮正持續升溫,將催化台系AI伺服器供應鏈,包括鴻海、廣達、緯創、緯穎等廠商,皆可望受惠於三大雲端巨頭的擴產動能。
電源供應雙雄台達電、光寶科30日同遇亂流,光寶科甚至一度跌停,所幸內外資研究機構出面護航,野村證券將光寶科推測合理股價升至232.5元,國泰證期研究初評喊買,使跌幅稍微收斂;同時,高盛證券盛讚台達電營運槓桿優於預期,維持「買進」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1,400元。
量測設備大廠致茂(2360)今(30)日召開電話法說,表示目前電力電子量測及半導體測試設備訂單需求續旺,預期2025年第四季營運表現可望持穩第三季水準,全年創高無虞,並對2026年展望維持樂觀看待,透露訂單能見度已到年底,目標維持雙位數成長再創高。
AI半導體強勁需求影響性再擴大,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指出,此狀況進一步壓縮台系封測廠產能,先進封裝將出現疫情晶片缺貨以來首度漲價,並把二大封測股日月光投控(3711)、京元電(2449)推測合理股價分別升至228元與2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