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合成燃料的搜尋結果,共18筆
大陸電動車席捲全球,多國都對大陸車廠的海外快速擴張感到憂慮。全球第4大汽車製造商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前執行長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直言,大陸汽車製造商最終將成為歐洲工廠與就業的「救世主」,然而其悄悄進行的收購顯然將加速部分西方業者的消亡。
隨手關燈、搭乘大眾運輸、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從減碳、推動綠能到減塑,這些環保行動早已成為耳熟能詳的日常倡議。不過,科學家們的研究正試圖顛覆既有認知,本文盤點8點氣候變遷對策,儘管提出的想法聽起來瘋狂,卻也可能是改變未來的「另類解方」。
全球航空業邁向淨零排放趨勢,長榮航空23日宣布與台塑化簽署合作備忘錄,自2026年起五年內將供應逾2萬噸永續航空燃油(SAF),預估可減少超過5萬噸碳排放,相當於碳權市場價值1,250萬至4,000萬美元。
在美國德州休士頓舉行的2025 年劍橋能源週 (CERAWeek 2025)上,多個科技巨頭公司,包括亞馬遜、谷歌、Meta、陶氏化學等公司,都簽署「協助達成2050年核電容量增加3倍」的承諾書。有意思的是,包括開採頁岩油的西方石油公司,以及日本重型設備製造商石川島播磨重工,也都承諾提供支援。
苗栗縣長鍾東錦月前赴日本考察,曾實地了解日本發展氫能技術,返國後,適逢竹南鎮知名企業保來得公司啟用全縣第一座氫能發電系統,氫能成為縣府重要推動的綠色能源選項,為加速苗栗縣氫能發展,已提前布局氫能製造、儲存或運輸等基礎設施,正規劃氫能產業專區,以再生能源為能量來源產製氫氣。
台達電(2308)台南二廠正式啟用全台首座百萬瓦(MW)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台達淨零科學實驗室」,台達期望藉此與台灣供應鏈攜手合作,逐步推動材料的本土化,以支持從製氫電源、電池堆到系統整合的技術開發,並結合台達的能源基礎設施整合實力,提供高效穩定的氫能源解決方案,預計2026年底於台灣開始量產電池堆與系統設備。
在全球追求以電力取代石油的減碳潮流中,航空業是最具挑戰的產業之一。因推動飛機需要極大動力,燃料通常佔飛機總重量20~50%,若改用鋰電池作為動力來源,以其較低的能量密度(150到300瓦時/公斤,相較於航空燃油約12,000瓦時/公斤),代表需放置超過40倍重的鋰電池才能獲得相同動力,大大影響飛行效率,因此生質航空燃油(或稱永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可能成為航空界推動減碳的最佳過渡方案。
中國商務部21日公布,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的建議作出決定,自2024年6月23日起,對原產於韓國、台灣地區和美國的進口苯乙烯繼續徵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間為5年。
大陸商務部21日發布公告,對原產於台灣、韓國和美國等地苯乙烯繼續徵收反傾銷稅。自2024年6月23日起,對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的反傾銷稅稅率為3.8%,其他台灣公司4.2%,實施期限為5年。
旅遊業者鳳凰(5706)長期致力環保議題、積極導入綠色旅遊,今(5)日宣布與德國漢莎航空集團完成永續航空燃油(SAF)合作,取得永續減碳認證合作證書,以實際行動愛地球,減低因旅行所造成的碳排放。
旅遊業也可以很「永續」!鳳凰旅遊長期致力於環保議題,積極導入綠色旅遊,宣布與德國漢莎航空集團完成SAF(永續航空燃油)合作,取得永續減碳認證合作證書,以實際行動愛地球,減低因旅行所造成的碳排放。
Subaru、Toyota、Mazda致力於開發適合電動化和追求碳中和的新引擎。透過這些引擎,這三家公司都將致力於優化與電動馬達、電池和其他電力驅動單元的集成。在用更緊湊的引擎改造汽車的同時,這些努力還將透過使內燃機與各種碳中和燃料(CN)相容,使內燃機脫碳。
據觀察者網報導,2024年3月15至17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在北京召開。在高層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發表了題為《汽車強國靠四化: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全球化》的報告。針對外界質疑,電動車是西方設下的陷阱,歐陽明高駁斥:「這不符合事實」。
台泥1日宣布,已與德國蒂森克虜伯工業集團旗下子公司thyssenkrupp Polysius(簡稱tkPOL),簽訂碳捕獲項目合作意向書(MOU),將以花蓮和平廠一號窯做為碳捕獲技術場域,共同開發第三代純氧燃燒製程與技術,目標於2030年前掌握商轉核心技術,二氧化碳捕獲量達每年10萬噸。
進入碳捕捉技術第13年的台泥,今(31)日宣布與與德國老牌工業巨擘蒂森克虜伯旗下子公司tkPOL,簽訂碳捕獲項目合作意向書(MOU),將以花蓮和平廠一號窯做為碳捕獲技術場域,雙方共同開發第三代純氧燃燒製程與技術,藉由在水泥煅燒過程加入純氧,要把製程中捕獲的二氧化碳濃度提升至90%以上。
台達(2308)宣布與燃料電池發電及水電解製氫技術公司Ceres Power Holdings plc子公司Ceres Power Limited簽訂約4300萬英鎊的氫能源電池堆技術移轉及授權合約,台達將開發完整的固態氧化物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水電解製氫系統,預計於2026年底開始生產,台達執行長鄭平表示,我們目標開發出高能源轉換效率的燃料電池及水電解製氫系統,完整台達在基礎設施布局,以科技協助全球減碳的進程。
中國最大的石油化工企業中石化在其官力微博發文稱,中石化部署在重慶市梁平區的重點預探井——興頁9井試產獲得高產量頁岩油氣流,日產油108.15立方米、氣1.58萬立方米,這意味著四川發現的頁岩油資源將成為新的億噸級原油資源陣地。
歐洲汽車製造商應該儘快推出平價的和大眾化市場的電動車(EV),以便能滿足嚴格的電動車銷售占比目標,否則就會將平價的市場讓給中國的小型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