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地景的搜尋結果,共2,078筆
屏東縣恆春文化中心劇場館原訂15日舉行開幕啟用,同時有萬人牽手護古城、南門光雕等活動,因颱風「鳳凰」來襲,活動延至12月6日舉行。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台南市政府推動下營區公設解編市地重劃計畫書,於2025年8月已經內政部審議原則通過,計畫正式邁入實質開發階段。
邁入第21年的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是由台灣民間企業打造,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社造創新計畫。在2023、2024連續兩年提案件數破千件後,今年再創新高,總提案數達1,422件,刷新歷年紀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個人類提案數成長43%,而大專青年組數量更翻倍成長,顯示青世代參與公共議題、投身社區行動的熱情正持續升溫。
南迴鐵路沿線具豐富自然美景,因應電氣化通車後旅運成長及地方觀光發展需求,交通部鐵道局依「台鐵車站美學與功能提升計畫」,砸7.88億元代辦南迴線9座車站改善工程,預計今年底完工,打造「一站一特色」觀光門戶。
「臺東縣達仁鄉114年縫迴山海祭路跑暨市集音樂會」於8日盛大登場,吸引全台超過400名跑者齊聚達仁,用腳步與熱情感受南迴的壯麗山海與部落人文風情。此活動邁入第二年,由達仁鄉公所主辦,結合運動觀光、原住民文化、市集展售與音樂演出,成為南迴地區推動觀光與在地經濟的重要指標活動。
雲林家扶認養人與認養童相見歡活動,9日在「林內紙蝶生態地景園區」登場,近300位認養人、認養童享用在地美食同樂。77歲阿嬤與1歲幼童都是認養人;協禧電機公司8年來每年認養近百位家扶兒,每年都派員關心這群「兒女」,以實際行動善盡社會責任,鼓勵兒少自信努力,突破困境。
台9線池上大橋為串聯池上與關山的重要橋梁,建成逾30年,橋墩基礎裸露且耐震不足,交通部公路局砸17.52億元改建,工程近2年挺過7次颱風侵襲,採半半施工確保通行,北上線預計115年農曆年前完工,將率先開放通行,預計116年全線通車,未來耐震將從4弱提高至5強,防洪標準30年提升至50年,打造「高大壯、高大美」的新池上大橋。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以「臺北趴趴GO:光映臺北‧感性啟程」為主題,於國際旅展展出,打造兼具感性與創意「臺北館」。展館設計靈感深受日韓旅客喜愛的感性元素,從西門紅樓與彩虹地景,到北投溫泉與文學咖啡館,呈現多元且溫暖生活風貌,民眾可自由拍照打卡、掃描QR Code探索景點,感受城市獨特節奏與文化魅力。
邁入第21年的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是由台灣民間企業打造,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社造創新計畫。在2023、2024連續兩年提案件數破千件後,今年再創新高,總提案數達1422件,刷新歷年紀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個人類提案數成長43%,而大專青年組數量更翻倍成長,為去年兩倍,顯示青世代參與公共議題、投身社區行動的熱情正持續升溫。
恆春文化中心繼去年民謠館啟用後,劇場館將於15日正式啟用,開幕當天下午4時,在恆春古城4座城門同步展開「萬人牽手護古城」行動,由「優人神鼓」演出《築.城》揭開序幕,重現當年築城的氣魄與精神,同時有恆春半島民謠、排灣古調傳唱及光雕展演,共同點亮恆春建城150周年的歷史記憶。
ITF台北國際旅展於11月7日至10日在南港展覽館一館登場。交通部觀光署集結全台13個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設立「國家風景區旅遊亮點館」(攤位號碼:N1625),以「北回啟程 微笑遊台灣」為主題,展現台灣山海地景與人文旅遊的多元面貌,打造一個匯聚國家風景區核心資源的旅遊展示平台。
恆春文化中心繼去年民謠館啟用後,劇場館將於15日正式啟用,開幕當天在恆春古城4座城門同步展開「萬人牽手護古城」行動,優人神鼓、恆春半島民謠及古謠傳唱、光雕展演,共同點亮恆春建城150周年的歷史記憶。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表示,恆春文化中心劇場館的開幕啟用,意味國境最南的重大藝文建設完成最後拼圖。
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及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共同主辦的「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InnoServe」已歷經第30 屆,11月1日在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舉辦決賽暨頒獎典禮。今年共有151校、1,964隊次、9,781人次報名,創下歷年新高,最終匯聚414支國內外菁英團隊角逐174個獎項,競爭相當激烈。
台灣東北方的基隆嶼,是一座兼具壯闊地景與豐富生態的海上火山島。每年4月至10月為開放登島季節,冬季(11月至翌年3月)則封島休養,讓島嶼與生態得以喘息,維持其原始風貌。雖然目前封島中,但這段時間正是規劃明年旅程、認識基隆嶼之美的好時機。
秋風拂稻,2025年秋,新業建設「一畝田公益契作」邁入第15年,自2009年起攜手霧峰小農推廣無毒耕作,讓自然熟成的穀物走進30餘座建築、3,500戶家庭,成為「來自土地的幸福」象徵,今年特選香米與糙米,傳遞品牌對生活與自然的溫柔關懷。
高雄市府為串聯澄清湖風景區、果嶺自然公園,預計搭建天橋步道跨越松藝路,但消息一出引發環團不滿,批評砍樹蓋天橋,有違園區生態保育初衷。高市府則回應,平面穿越道無法有效分流人車,將造成松藝路壅塞,承諾天橋將採最小量體開發,降低對生態影響;議員則認為,地方對天橋有期待,若有特殊造型還能增添亮點。
高雄市府接管澄清湖風景區、果嶺公園於近日開放,為串聯2大園區,預計搭建天橋步道跨越松藝路,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不滿批評,市府花大錢砍樹蓋天橋,有違生態保育初衷,建議改採平面行穿線即可。市府則承諾,天橋會採最小量體開發,並與地景融合,降低對生態影響。
台9線木瓜溪橋為北花蓮進入花東縱谷公路的首座橋梁,更是花蓮市與壽豐、鳳林間上班通勤族的重要要道,考量尖峰時段長年壅塞,交通部公路局啟動改建工程。公路局表示,因位於既有通車路段,施工期間採半半施工,交通不中斷,兼顧工程安全與用路順暢,新橋預計11月7日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