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腦發育的搜尋結果,共21筆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全球報告指出,雖然全球吸菸人口逐年下降,但電子菸正掀起新一波尼古丁成癮潮。目前全球仍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對菸草上癮,並至少有 1,500萬名13至15歲青少年使用電子菸,其吸食機率是成年人的9倍!
家中常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很可能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健康隱形殺手,醫師黃軒指出,塑膠餐盒、芳香劑、清潔劑、不沾鍋、殺蟲劑,有些不是不能用,而是用錯方式導致傷身,進而增加罹患癌症或神經疾病的風險,只要稍微改變習慣,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美國總統川普22日多次呼籲孕婦「不要吃」主成分為乙醯胺酚(paracetamol、acetaminophen)止痛劑泰利諾(Tylenol),稱會「大幅提升自閉症風險」,強烈建議孕婦除非必要,否則應限制服用泰利諾。究竟孕婦懷孕期間能不能服用止痛藥?和自閉症的關聯又是什麼?以下整理CNN、路透、美聯、美國保健新聞網站Stat News解析。
懷孕就像走鋼索,日常處處是雷區!
陽明交大與台大兒童醫院合作開發一項預測罕病FOXG1症候群嚴重程度的檢測流程,為全球相關家庭帶來希望。
提早診斷胎兒可能罹患的罕見疾病,是每對父母最深的期盼。現在,陽明交大與台大兒童醫院開發一項預測罕病FOXG1症候群嚴重程度的檢測流程,為全球相關家庭帶來希望。
令人震驚的消息傳出,美國的某一所小學發生了一起令人髮指的校園謀殺陰謀!據悉,在亞利桑那州的一所小學中,有四名五年級的女生,共同策劃了一起針對班上一名男同學的謀殺計畫,她們甚至還試圖將其偽裝成一場自殺事件,所幸這起陰謀及時被發現,才得以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然而,更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其中一名涉案的女童在被逮捕之後,不僅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悔意,反而還露出了詭異的笑容,甚至還放聲大笑,就連在場的成年人們看到這樣的反應,都感到不寒而慄。
很多人認為讓孩子喝純果汁是健康的,不過,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讓孩子喝果汁,可能讓大腦在關鍵發育期默默地遭受破壞,未來更容易焦慮、學習力下降、對環境適應慢,建議直接吃水果最好,「喝果汁是孩子大腦發育不能承擔的甜蜜負擔。」
吃魚別只吃魚肉,卻把魚頭丟掉。營養醫學家洪泰雄表示,魚頭是營養精華,尤其是魚眼周圍,含有豐富的DHA與EPA,這些Omega-3脂肪酸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也能護眼抗發炎,不過Omega-3脂肪酸容易被氧化,因此,吃魚不僅要連魚頭一起吃,還可搭配綠茶、莓果、堅果、深色蔬菜等抗氧化食材,為營養加分。
近日美國一名15歲男孩因電子煙爆炸,導致手掌骨頭外露、手指截肢、臉部嚴重灼傷。國民健康署提醒,電子煙除了傷身,還可能有爆炸風險,手部、臉部、腿部及生殖器最容易受傷,民眾應秉持「三不政策」,不嘗試、不購買、不推薦,遠離電子煙。
今天寒假第一天,孩子閒暇時間多,緊接著過年領紅包、零用錢也變多,董氏基金會提醒,網路社群推銷電子煙狀況有增無減,家長應多留意孩子身上是否有不明香味或甜味、手邊有新奇小玩具、經常沒有原因外出等情況,才可及早預防孩子尼古丁甚至多重物質成癮,並呼籲政府應依法行政,追溯源頭取締重罰。
國內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青少年使用電子煙比率達4.8%,推估有5萬多名青少年使用電子煙,而紙菸使用比率雖下降,但每10個青少年吸菸者中就有4個使用加味菸,特別是女生的使用比率高於男生。
現代人因快速的生活步調,時常忽略營養均衡的重要性。營養失衡可能會有壞血病、甲狀腺腫大等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10月24日發布,關於「健康飲食」的聯合聲明,並制定健康飲食4項原則。
吸菸有害健康,但國內卻有近8萬名青少年使用電子煙,且去年(2023)菸害防制法修正施行,目前使用電子煙已觸法;另外,製造、輸入最高可處新臺幣5千萬元罰鍰,使用電子煙則可開罰2千元至1萬元罰緩,呼籲民眾切勿以身試法。
一般人類的大腦表面會有許多稱為「腦迴」皺褶,與高階認知功能發展息息相關,但有少數患有「平腦症」的人則沒有皺褶,恐嚴重影響幼兒發育,全台約有300例病例,高雄長庚陽明交大研究合作,繼2020年之後,再次發現造成平腦症的基因NDEL1,登上今年1月神經科學重量級期刊「神經病理期刊(Acta Neuropathologica)」,有機會讓人類進一步對大腦有深入了解。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獨立研究機構近日警告,電子煙中使用的尼古丁替代品,如6-甲基尼古丁,可能比傳統尼古丁更具成癮性。
據歐美地區統計,新生兒雙側重度、極重度聽損兒童占比約千分之一,若加上輕度、中度及單側聽損占比約千分之三,有鑒於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民國101年起,為設籍本國未滿三個月之新生兒全面施行聽力篩檢,以提早發現及早期介入治療,預防未來聽力損傷及語言發展遲緩與學習障礙。
竹北市公所自編預算挹注早療治療課程,進行「學前特殊幼兒校園生活照顧與早療課程輔導」,由去年2週1次,提升至1週1次,2月開學實施特教助理員1對1專屬照護特生。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有7%的孩子有過動症,「醫師,他在班上都坐不住,講也講不聽」許多家長因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擔心患過動症而到台東馬偕醫院求診,台東馬偕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莫嘉敏說,台東地區患有過動症的孩子狀況,與都會區並無差異。如患過動症的孩子大腦發育平均比正常孩子慢2年。
「魔芋爽」日前上架美式賣場好市多引爆健康爭議,部分校園也出現禁令。科學網紅「張修修」以知名期刊內容示警,魔芋爽不只高鈉傷腎,還會綁架孩子的多巴胺系統,導致ADHD傾向,更會傷害大腦第二次發展機會,其危害連成年人也躲不了,會增加失智及慢性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