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導能武器的搜尋結果,共18筆
中國已將武器發展計畫擴增到令人驚嘆的程度,大量推出新型導彈、地面戰鬥系統與艦艇,並大幅擴充陸、海、空核武發射平台全都到位的「戰略核三角」(Nuclear Triad)。
北京在93勝利日大閱兵上,首度秀出神秘的「燎原-1」(LY-1)艦載雷射武器,引發各方矚目。
卡達「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報導,路透社13日率先披露美國「金穹」(Golden Dome)計畫新貌,預計將耗資1750億美元(約新臺幣5.3兆元),整合衛星、感測器、次世代攔截彈(NGI)與導能武器,打造地表至太空的4層飛彈防禦體系,鞏固美國國土安全。
法國總統馬克宏10日與英國首相施凱爾舉行峰會,為此行3天的國是訪問畫下句點。2人宣布重啟英法國防合作關係,將聯合增購與升級「暴風之影」巡弋飛彈,並且共同研發後繼系統與新一代超視距空對空飛彈等武器裝備,提升新興國防能力。
軍聞網站「The Aviationist」報導,法國航太軍軍官近期發表構想,擬對法軍A400M運輸機進行改裝,藉由改裝與增設各式武器、感測器與莢艙,執行情監偵與對地打擊任務,進而拓展現役機隊的多元任務效能。
在軍事技術的里程碑式進展中,以色列「拉婓爾先進防禦系統」(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宣布,首次在實戰中使用高功率雷射系統,以攔截空中威脅。它28日在聲明中說,這突破性進展發生在持續進行的「鐵劍行動」(Swords of Iron)期間。
軍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21日報導,通用動力地面系統(GDLS)公司推出結合「潘德EVO」(Pandur EVO)6輪裝甲車,與「短程防空」(SHORAD)武器系統的全新防空砲車構型,盼以優異性能爭取潛在國際用戶青睞。
軍聞網站「歐洲國防工業」18日報導,QinetiQ澳洲分公司近日推出首款自製高功率雷射武器原型,寫下澳洲國防自主研發技術里程碑,未來有望成為澳軍防空與反無人機作戰新利器。
科技網站「New Atlas」報導,美國海軍正著手運用3D列印與人工智慧(AI)技術,開發全新的AI辨識系統,藉由縮短對來襲目標的識別流程、定位結構弱點,提升雷射導能武器(LDEW)的殺傷力,有效反制無人機飽和攻擊威脅。
英國國防部23日證實,英國陸軍近期完成射頻導能武器(RFDEW)的首次實測,未來有望發揚多目標反制能力及極佳成本效益,保護部隊免於無人機的「蜂群」戰術威脅。
駐日美軍指揮部(USFJ)15日證實,勃克級神盾驅逐艦「普雷貝爾號」(DDG 88)已於12日抵達橫須賀基地,加入第7艦隊行列。該艦安裝有「導能武器暨光學炫目與監視整合系統」(HELIOS),可有效攔截無人機、水面目標,其先進技術備受美國海軍期待,也引發各界矚目。
伊朗似乎已部署了一款中方製造的雷射導能武器,以干擾無人機,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加以摧毀,或發揮其他新型反無人機能力。包括自殺式無人機在內,德黑蘭一直是全球無人航空系統擴散的中心,但也面臨許多同樣的威脅,尤其是來自以色列的威脅。
中國似乎已在1艘 071 型兩棲攻擊艦上安裝了雷射導能武器,反映了美國和其他國家在這領域不斷擴大的活動。最近西方在紅海對抗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武裝無人機的行動,進一步激發各國為軍艦配備各式導能武器的興趣,而至今中國大多數雷射武器活動都在陸上進行。
英國國防科技實驗室(DSTL)22日證實,RTX公司研發的雷射導能武器(LDEW),日前首度由英軍「獵狼犬」(Wolfhound)甲車搭載,並在測試中成功擊毀超過1千公尺外模擬無人機目標;未來將進一步驗證多目標同時接戰能力,朝實用化進程大步邁進。
韓國政府軍購單位11日表示,為了要擊落朝鮮的無人機,今年決定將部署雷射武器。把建構雷射武器稱為星際大戰(StarWars)計畫的韓國,是全球第1個在部隊中布置以及操作雷射軍武的國家。
法國正在推進打造「新世代航母」(PANG)的進程,打算2031年開建,並讓它在2030年代末服役。
烏克蘭和俄羅斯交戰超過兩年,彈藥在消耗量極高的狀況下嚴重短缺。基輔力促盟國軍援,如今英國可能提供強大的「龍火」(Dragonfire)雷射武器原型,以打擊俄軍無人機。
美國海軍希望,2026年底前能有一款高功率微波導能武器原型,以進行艦上測試。他們認為,這類武器是關鍵的額外防禦選項,好讓軍艦能保留如反艦彈道飛彈等較高端的面對空飛彈,來因應更大的威脅。近6個月來,美國軍艦不斷擊落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飛彈和無人機,加深了海軍水面艦隊可能耗盡彈藥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