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我們的海洋的搜尋結果,共14筆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即將於6月28日至8月31日推出暑期限定活動「夏日海洋季-福爾摩『鯊』之旅」,結合25週年館慶特別策劃,全新主題展以鯊魚生命歷程為核心,帶領遊客深入探索從卵鞘孵化到誕生的自然奇觀。
基隆市政府3月31日宣布,將自4月1日起,重新開放基隆市潮境保育區及基隆嶼登島。其中,潮境保育區依然實施總量與單一出入口管制方案,邀請有意探索海洋保育及自然景觀的民眾,來到基隆親身體驗。
大型海藻除了提供人類豐富營養之外,也用於疾病治療:甚至還能應用在生活中,作為保養產品。因此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在澎湖深入社區舉辦「澎湖海藻資源寶藏 守護海洋環境永續利用」成果推廣會,希望在四面環海的澎湖,創造綠色就業機會。
基隆協和電廠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環評會將於17日召開,台電為強度關山,近來動作頻頻,環團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與多個公民團體,13日上午赴基隆市政府,要求基隆市長謝國樑及立法委員林沛祥,17日當天應全程出席環評會,兌現選前的承諾。環團也重提2008年的往事,要謝國樑不要忘記當年擔任立委時的初衷,繼續守護基隆的海洋生態。
韓國駐台代表李殷鎬一行人於18日拜會海洋委員會,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接見。雙方在海洋事務的合作與發展深入交流,管碧玲說,台韓在學術、文化、科技等多元層面有密切交流,盼未來在海洋保育、科技創新及永續發展等領域深化合作,共同譜寫區域海洋事務互助互惠的典範。
新北市野柳國小於28日舉行海龜野放活動,攜手新北市動物保護處、新北海洋保育站、桃園市海龜保育教育暨救傷中心、中華鯨豚協會及野柳地質公園,共同將經過救護復健的海龜放歸自然。活動結合海洋與生命教育,吸引大量志工、學生與環保團體參與,透過實際行動,呼籲社會大眾重視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護。
資深製作人兼導演李景白以《沈睡的水下巨人》入圍第59屆金鐘獎的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節目類節目創新獎,也與施翔筑共同入圍節目類攝影獎等3個獎項。他今(4日)出席LINE台灣、LINE TV媒體茶敘,笑言:「這次我最想說、也說了好多次的,就是我好想拿攝影獎,對一位製作人來說,這是非常高的榮耀。」
福島核災後,導致東京電力公司要把核汙水排放至海洋內,24日是排放滿一周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表示,此舉代表福島核災仍是進行式,只是日本將核災的代價轉移給太平洋居民。
新北市推動「山海造林計畫」,今(20)日在新北市貢寮區海洋資源復育園區舉辦放流活動,放流6000顆紫海膽,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海洋維護單靠政府不夠,因此新北結合產學力量,推動山海造林計畫,「我們的海洋一定會愈來愈好」。
俗稱龍王鯛的蘇眉魚是2類保育動物,根據台灣珊瑚礁協會過去20多年調查顯示,在台灣周邊海域總數量不到30尾。被稱為「石斑大王」的戴坤財與屏科大產學合作,12日宣布人工繁殖成功孵化近3000條蘇眉魚苗。保育界樂觀其成,但預估未來要到放流復育至少還要3至5年。
苗栗縣政府為響應6月8日「國家海洋日」,16日在苗栗縣大倫國中分校風雨籃球場辦理「113年國家海洋日,小小航海王~定向尋寶活動」,透過創意定向活動,讓學童藉由尋寶打卡方式瞭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副縣長鄧桂菊期許大小朋友們都能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夥伴,共同參與海洋環境保護,一起愛護苗栗的海洋。
擁有全球最大浮動式風電開發容量的西班牙離岸風電開發商貝富新能源(BlueFloat Energy)於 25 日(六)協辦「新竹市推廣海洋資源保育-2024 年魚苗放流活動」(下簡稱『魚苗放流』),活動由新竹區漁會主辦,南寮南海觀音亭、貝富新能源協辦,新竹市政府及農業部漁業署指導,於新竹市南寮漁港盛大舉行。共計約 350 位漁友及民眾共襄盛舉,放流約 9 萬尾黃錫鯛魚苗,新竹市副市長邱臣遠亦蒞臨現場,與沿海市民共度極具教育及保育意義的週末。貝富新能源盼能透過與在地夥伴攜手舉辦本次活動,進一步促進地方社群共榮,並再次宣示深耕新竹及今(2024)年下半年參與浮動式離岸風電示範計畫選商的決心。
第9屆「我們的海洋大會」(Our Ocean Conference, OOC)於15日至17日在希臘雅典舉行,外交部發布新聞稿指出,我國由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長陳建宏率團,並邀集各界代表組團與會,台灣代表團也於參與場內周邊會談等,與會成果豐碩。另外,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等友邦代表也於場內會議為我國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