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梁程超的搜尋結果,共19筆
不少上班族會在超商解決三餐。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她也會吃超商食物,最常選擇的是「地瓜+蛋+豆漿」與「毛豆+玉米」兩種組合餐,其中後者更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癌餐,毛豆有蛋白質,玉米是碳水化合物,豆類缺乏甲硫胺酸,碳水化合物缺乏離胺酸,兩者一起吃是完整吸收營養。
健康的減重離不開正確的飲食,醫師梁程超過去曾有四高問題,除了中度脂肪肝外,還有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他靠著半醣飲食法,把精緻碳水分量減半,蔬菜與蛋白質分量加倍,成功減重18公斤。而他的早餐,一定會有水、無糖豆漿與黑咖啡。
28歲廖姓女業務個性活潑,下班後的應酬總是公司的「拚酒戰隊」,周末休假日也很愛小酌兩杯,沒想到健檢發現腸道內2顆可疑瘜肉,後續病理報告再次確認為癌化風險較高的腺瘤性瘜肉。醫師提醒,腺瘤性瘜肉具有高度癌化風險,且發生得毫無感覺,幸好及早發現、及早切除,否則未來5到10年可能發展成大腸癌。
嘉義市議會無黨籍議員李奕德因肝癌病逝,享年43歲。據悉他肝癌發現為時已晚,住院治療1個多月後仍不敵病魔。醫師指出,肝癌的症狀及表現容易與腸胃疾病混淆,若出現7種症狀時,包括上腹部疼痛或腹脹、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下肢水腫,以及吐血,務必盡快就醫不要拖。
根據統計推估,全台脂肪肝人口可能高達600萬人,其中高達9成不自知。對此,資深護理師譚敦慈點出,很多人以為有些食物很清淡就多吃,像是水果、素食、稀飯配醬瓜,以及麵包等,卻忽略了錯誤的攝取方式恐讓脂肪肝風險大增。
73歲導演朱延平曾於多年前檢查出大腸癌,近日出席活動時提到,當時被診斷為大腸原位癌,後續經過5年追蹤都未復發。他表示,在飲食上並沒有特別忌口,只要固定接受健檢就不用太緊張。醫師指出,目前大腸癌在臨床治療上,最幸運的無非是在大腸癌零期(原位癌)時就被發現,但其幾乎無明顯症狀,導致延誤患者治療時機,因此,呼籲高危險族群務必主動提早並定期篩檢。
前職棒總教練李來發因肝癌病逝,享壽68歲。他曾於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率領中華隊贏得棒球銀牌佳績,對台灣棒壇貢獻卓著,消息一出令各界哀悼不捨。醫師表示,肝癌兇險之處在於它早期並無明顯症狀,許多患者發現時往往已進入晚期,造成死亡率居高不下。平常需注意脂肪肝、高血糖及三酸甘油酯是否過高,皆為肝癌背後的危險指標,唯有定期檢查才能有效降低憾事發生機率。
資深女星方文琳被診斷出罹患食道癌零期,她自曝習慣於睡前飲酒,平常也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醫師表示,國人罹患食道癌的主要原因為抽菸、喝酒、含亞硝胺的食物(香腸、臘肉等),以及溫度過熱的飲食有關。其中,65度以上的熱飲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可能的致癌因子,不可不慎。
食道癌為國人常見的消化道癌症,其不容易早期發現,一旦確診往往已是中晚期,導致5年存活率不到20%。而食道癌的危險因子除了喝酒、抽菸外,過熱的飲食溫度也要小心。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就透露,先前她有位親戚愛喝滾燙熱湯,後來被診斷出罹患食道癌,沒多久就病逝了。
胰臟癌可說是最令人害怕的癌症,其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獲得「癌王」惡名。但醫師指出,膽管癌的致死率與胰臟癌並列第1,卻鮮少被人注意。一旦發現有類似胃痛或胃悶症狀,或是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等情形,務必盡快就醫檢查不要拖。
一名年輕女子才28歲就得到大腸癌,進一步探究原因才發現,原來她每天下班都會吃一包鹽酥雞等炸物,等於她的癌症是吃出來的。醫師提到,大腸癌主要有3大危險因子,包括致癌基因、黏膜受損及吃進致癌物,尤其當吃進致癌物跟致癌基因結合時,更會加速息肉演變成癌症。
根據統計,大腸癌曾連續15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年奪6千多條人命,而許多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演變而來,若能及早發現,就能降低罹病風險。醫師表示,在台灣50歲以上族群,超過一半都有大腸息肉,並提供3方法來自我檢視,包括飲食是否不均衡、生活習慣是否不良,以及是否有體質原因,當心都很容易生長息肉,值得特別警覺。
知名台語創作歌手張燕清肝癌病逝,享壽69歲,其生前曾替蔡小虎、龍千玉、羅時豐、王識賢、翁立友等知名台語界的歌王、歌后寫歌,在樂壇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地位。肝癌素有無聲殺手之稱,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導致死亡率高居不下,醫師就指出,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抽菸、黃麴毒素、肥胖、暴露特定化學物質及遺傳性代謝疾病等,皆為值得警覺的風險因子;並提醒,脂肪肝、血糖及三酸甘油脂是否過高,是肝癌背後的危險指標,務必要注意。
一名51歲男子,因先前員工健檢結果不佳,許多數值都呈紅字狀態,於是進一步安排高階影像檢查。結果在照大腸鏡過程中,被發現1顆大小超過1公分、有高度癌化風險的腺瘤性息肉,經病理化驗,確認為大腸癌原位癌。探究其致病關鍵,才知道原來對方有長期抽菸史,及飲食習慣偏愛吃高油脂、不愛吃蔬菜,而這些皆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除此,包括50歲以上、有家族病史、罹患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嗜吃紅肉及飲酒,也都屬於高危險族群,應主動積極篩檢。
日本搖滾樂團「The Birthday」主唱千葉湧介食道癌病逝,享年55歲。他生前曾演唱過動畫電影《灌籃高手 THE FIRST SLAM DUNK》片頭曲《LOVE ROCKETS》,消息傳出讓許多樂迷心痛。過去有不少國內外名人皆因食道癌奪命,此疾病好發於50~70歲,且以男性居多,其誘發主因除抽菸、喝酒外,含亞硝胺食物及溫度過熱飲食也有很大關聯。而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為最典型症狀,另外,也可能出現胸痛、慢性咳嗽等情況,一旦出現類似病症,務必立刻就醫檢查。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4日在政論節目上透露,82歲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病情不樂觀,引起各界關注。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施明德是肝癌復發,已住進加護病房,目前尚未脫離險境。肝癌為較兇險的癌症之一,關鍵在於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很多患者發現時往往已進入晚期,造成高死亡率。醫師指出,肝癌有7大風險因子,包含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抽菸、黃麴毒素、肥胖、暴露特定的化學物質及遺傳性代謝疾病,尤其B、C肝患者務必要定期追蹤。
南韓團體INFINITE的32歲成員南優賢(南優鉉)近來受訪時透露,於今年發現罹患胃腸道基質瘤(GIST),並在4月底接受10多小時的開腹手術,術後歷經相當艱辛的康復過程。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是好發在胃腸道的惡性腫瘤,為僅次於大腸癌、胃癌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卻很少被人認識。由於症狀不明顯,近半患者幾乎沒有症狀,有症狀者大多是因腫瘤已大到一個程度,若是晚期已轉移不能切除者,平均存活率僅約1年。
南韓雙人男子組合One Two成員吳長勳不幸因大腸癌病逝,享年47歲。他的隊友宋虎範受訪時提到,今年初診斷報告出爐就已達末期階段,雖治療頗有成效,無奈癌細胞擴散太快,最終仍不敵病魔。大腸癌為國人好發疾病,醫師指出,若出現糞便帶血、變細、黏液多甚至惡臭、排便習慣改變、排便前嚴重腹部絞痛、有便意卻感覺排不乾淨等症狀,務必盡快就醫檢查。
日本國寶級歌后大橋純子於9日病逝,享壽73歲。她在2018年確診食道癌,隔年又發現罹患乳癌,雖經長時間治療和休養順利重返舞台,無奈今年3月時食道癌復發,終究難敵病魔。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文傑指出,常遇到求診病人主訴胸痛、吞嚥困難,以為是胃食道逆流,結果一查發現食道黏膜浮腫、破皮,詢問才知平時都喜歡喝熱湯、熱茶。他示警,溫度過熱的飲食恐燙傷食道,大大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