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第二性徵的搜尋結果,共20筆
演藝圈男偶像身高動輒突破180公分,不僅是家長,就連青少年也非常關注自身身高,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陳藝文指出,診間常遇到因成長落後同齡而尋求協助的案例。她分享一位國二男生身高僅150多公分,由於父母的身高均不足170公分,經過轉骨調理、改善作息與運動多管齊下,如今升上高一身高已超過170公分,仍持續療程以期再提升。
要開學了,發現暑假2個月不見,有人長高、長胖,有的同學卻比小一新生還要矮?醫師表示,暑假作息紊亂,導致睡眠不足,可能讓孩子錯失最關鍵的成長黃金期,甚至體重大幅增加,提醒家長,把握女生14歲、男生16歲,骨板合起來之前,讓孩子早睡、多吃,才能長高、長壯。
全台4成民眾深受腋下多汗、異味困擾,多數人以為「狐臭」與肥胖、個人衛生習慣或愛吃重口味有關,醫師指出,狐臭其實是遺傳,父母有腋下問題,傳給下一代機率高達8成。透過「微波熱能止汗術」,能無痛、無疤改善汗水、異味、毛髮3大腋下問題。
全台每10人就有4人深受腋下多汗、異味困擾!多數人常靠止汗劑或體香劑暫時掩蓋異味,但醫師指出,長期使用止汗劑,可能造成色素沉澱、阻塞毛囊,可以透過「微波熱能止汗術」,無痛、無疤改善腋下汗水、異味、毛髮3大問題。
隨現代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兒童性早熟現象愈來愈常見,女孩發生率為男孩的10倍,醫師表示,改善性早熟雖可透過西醫或中醫療法調理身體,最重要的還是要從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做起,除避免高油、高糖、高加工食物,也要培養每日30分鐘以上規律運動,盡量晚上10點前入睡,有助生長激素分泌與骨骼健康發展。
天氣回暖,陽氣開始升發,萬物生機勃勃,新陳代謝也變得較活躍。專家指出,此時協助孩子長高,能事半功倍。孩子出現第二性徵時,就可準備轉骨。除中藥、針灸,也可每周準備1~2次「開脾健胃轉骨雞湯」給孩子吃,幫助轉骨之餘,還能增強免疫力。
這些都不只是小事!青少年在煩惱什麼?
全台超過千萬人面臨肥胖!國健署統計,我國成人有50.8%過重及肥胖,每2人就有1人體重超標。醫師示警,肥胖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超過200種疾病風險,進而導致死亡率上升,呼籲民眾透過BMI、量腰圍2種方式檢測體重,並從小養成正確飲食習慣。
市面上充斥標榜「長高」、「轉骨」的產品,可見台灣家長重視孩子身高,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等,衛福部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指出,孩子身材除了受遺傳影響,生長發育期補腎健脾,能幫助孩童生長發育,也可按摩「足三里」、「內關」及「湧泉」等穴位調理脾胃,對生長有幫助。
「XY染色體不等於就是男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李宗賢表示,性別具有複雜性,並非所有人的性別都能被簡單地歸類為男性或女性,還有常被誤解和忽視的群體雙性人(Intersex),常因其外貌或性別認同與社會期望不符,而遭排斥、歧視,呼籲社會大眾包容、理解和尊重。
一名女網友發現9歲女兒洗澡常用蓮蓬頭沖私密處,還說很舒服,她與先生都擔心孩子性早熟,以後長不高,並以體罰來糾正女兒的行為,對此,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9歲女孩開始產生性激素,這使她們對身體反應感到好奇,這是正常現象,也不會造成性早熟,勸原PO可以溝通方式,讓孩子了解青春期身體會有的變化。
中秋節將至,除賞月、烤肉以及吃月餅,也是孩童轉骨調理的黃金時刻,中醫師表示,中秋佳節前的24節氣之一「白露」,是孩子調理體質服用中醫轉骨方的適當時機,不僅可改善兒童免疫力與消化系統,同時也有助在成長關鍵期內獲得更好的骨骼發育,讓孩子在成長道路上「高」人一等。
身陷性別爭議風暴的阿爾及利亞66公斤級女將凱利夫(Imane Khelif)出場46秒就打得義大利對手卡里尼(Angela Carini)痛哭棄賽,她坦承自己無法承受凱利夫的重拳。賽後卡里尼拒絕與凱利夫握手,有人認為她是不滿凱利夫的性別爭議,國際奧會IOC發言人亞當斯(Mark Adams)聲明:「凱利夫自幼就是女人,護照上也是女人,她是女性拳擊手,這個議題與跨性別無關。」
中市第一警分局日前查獲泰籍人士來台非法賣淫案,1名泰籍移工買春被逮,並查獲4名賣春者持觀光簽證來台,其中1人長髮飄逸、外型柔美,高挑苗條,但聲音異常低沈,警查證護照驚見眼前這名艷麗的「她」,竟然是「他」;嚇得買春客慶幸地說,還好沒選「他」,否則就是尷尬的「男上加男」。警詢後,各依《社維法》裁罰,並移送移民署專勤隊遣送。
當妳(你)發現國小五年級的弟弟在房間用床鋪摩擦下體時,妳會有怎樣的反應?而日前有一名小姊姊,就親眼目擊年幼的弟弟在做這件事情,重點是還表示很舒服,這讓這名小姊姊心情猶如九級地震,當場變成傻眼貓咪了。
許多父母會擔心自己孩子長不高、身高矮,尤其孩子如果愛挑食,營養素攝取上容易不足;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建議,還未達生長期的挑食小朋友,父母可以選擇開脾藥膳,幫孩子袪除體內過多的溼氣,讓他們在轉骨時能有良好的腸胃運化,以滋其後天生長所需。
現代孩子青春期來得早,第二性徵提前報到,也讓腋毛、腋下的異味跟著來。健保署統計,2021年10歲以下青春期提早報到的孩童就醫突破2.5萬人次,5年內多了1.5倍以上。而近期皮膚科腋下清新門診中,未成年的青少年就診人數大幅增加,青少年出現「少年狐臭的煩惱」,恐讓轉大人開心的喜悅,變成人格發展的阻礙。
放寒假許多孩子都晚睡晚起,兒科醫師表示,寒暑假沒有課業的壓力,好好調整作息,一般而言都會比平常長高快許多,提醒長高的三大項黃金秘訣,就是「吃」、「睡」、「動」,每晚10點前就要上床,「身高不會等我們準備好了才開始長,每一天都要把握。」
陳小妹7歲多胸部發育,骨齡檢查已12歲;9歲何小弟體重近60公斤、BMI明顯超標,骨齡更已超前至11歲;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表示,家長都期望孩子長得高,他提醒,坊間轉骨方較適用發育遲緩及骨齡落後孩童,未進入青春期或骨齡超前的性早熟孩子若服用,反而可能使得骨齡加速、生長板過早閉合。
由莊廣和堂首次主辦、新北市社會局及信望愛基金會協辦的「轉大人文化節」,11月26日在新北市新莊體育館盛大登場,莊廣和堂當日捐贈總市值約新台幣340萬元,包含新北國王籃球賽500張門票,並提供新北地區弱勢兒少,針對男女不同的轉大人萃滴精、常溫排骨、紅日子果凍條、伸展巾及轉大人教材書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