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肩痛的搜尋結果,共16筆
肩頸僵硬、腰痠背痛、手腳發麻等困擾,中醫師指出,痠痛反覆發作的元凶,可能不是年紀或勞損,而是身體「姿勢不良」,包括低頭滑手機、久坐駝背、翹腳坐姿、躺著追劇、習慣趴睡等,都可能影響身體整體平衡。
許多人在就診前,會特別清洗患部,不過對泌尿科來說,並不建議這麼做。醫師許毓昭指出,患部若過度清潔,會掩蓋病灶、增加診斷難度。此外,醫師王思恒也指出,就診時務必注意穿著的衣物,應以方便掀開,能直接看到患部的衣著為佳。
超音波引導介入治療具即時、無輻射、定位精準等優勢,能清楚掌握解剖構造,提高治療成功率與安全性,降低併發症風險,是目前醫學界推廣的治療趨勢,中醫大附設雲林縣北港媽祖醫院2名醫師,近日通過世界疼痛學會頒發的「介入性疼痛超音波專家」資格,為雲林病患提供更精準、安全的疼痛治療服務。
道奇新人投手佐佐木朗希被放入15天傷兵名單,道奇在14日對戰運動家之前宣布朗希的右肩膀撞擊傷,這是關節內部的擠壓,朗希前一次先發結束後就受傷了。總教練羅伯茲(Dave Roberts)表示朗希沒有參加牛棚練投,「他賽後感覺痠痛,我們仍在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確保他身心都在良好狀態。」
1名40多歲李姓男子去年到越南旅遊,卻從此改寫人生,他回國後因右胸疼痛、發燒就醫,檢查發現感染類鼻疽桿菌,因病情惡化快速,一度靠葉克膜維生,雖搶回一命,卻因敗血症,其右大腿從根部切除,左大腿膝蓋以下切除,雙手多根手指也因壞死切除,術後他雖大受打擊仍勇敢面對,如今已能靠助行器穩定行走,還能上下車,也讓醫師大讚他是「生命鬥士」。
彰化1名70歲婦人右肩因疼痛而無法拿筷子吃飯、洗頭,更影響其睡眠,打止痛劑也沒用,檢查發現右肩旋轉肌腱斷裂嚴重,肱骨也已部份壞死,接受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已能拿筷子吃飯,晚上也能好好睡覺。
新竹1名56歲務農男子,近年來肩膀疼痛狀況不斷加劇,影響工作睡眠,嘗試吃止痛藥、到診所就醫效果仍有限,於是到醫院復健部就診,經診斷後旋轉肌有明顯撕裂傷,決定以超音波導引增生治療後,疼痛狀況改善,也重拾生活及工作品質。
人到了某個年紀,這裡痛、那裡酸就是個常態,就算是在辦公室上班的內勤人員,沒有大量勞力付出,也會產生某些特定「職業病」,其中,肩膀疼痛是很多人的困擾,且發生的年齡比想像中來得早,這就是傳說中的「五十肩」嗎?這不是老年人才有的症狀嗎?五十肩專家許嘉麟醫師驚人透露,其實肩膀的保固期,可是平均只有40年而已!
即將迎來農曆年,家家戶戶不能免俗來個大掃除、除舊布新,許多人因未留意打掃姿勢或是長時間勞動,換來全身酸痛或肩部等特定部分疼痛,醫生提醒,如症狀嚴重,經過一段時間休息還是無法緩解,極可能是旋轉肌撕裂,需盡快至醫療院所求診。
一名中年勞工因長期搬重物,一年前右肩痛得無法工作,半年前接受手術,但效果不彰,轉至員榮醫院縫補右肩肩部旋轉肌後,恢復良好,重拾工作。醫師提醒,旋轉肌腱斷裂常見於長期搬重物者,以及游泳、棒球投手、籃球運動員等,如有肩膀疼痛無力問題,歡迎到骨科檢查,及早恢復正常活動功能。
彰化1名60歲謝姓男子工作上經常需搬重物,1年前他右肩痛到無法工作,因此在半年前接受手術治療,但效果不彰,日前他到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骨科就診,檢查發現是肩部旋轉肌腱破裂,經骨科駐診醫師姜良諭縫補右肩肩部旋轉肌,休息3個月後,謝男目前已能如往日一般工作。
不要小看肩頸疼痛。骨科醫師洪誠聰分享有位70多歲婦人,除有高血壓宿疾,身子還算硬朗,因左肩疼痛去做復健,但做了幾個月,卻越來越痛,轉到骨科檢查,竟實是肺癌轉移到骨頭所致,而除了肩膀痛,婦人幾乎沒有其他不適,一確診就是末期癌,讓她訝異且難以接受。
為練肌力,很多人會重訓、打拳。一名30多歲男子,練拳後約1周,發現右肩疼痛,接下來幾周整個右肩都失去力氣,輾轉就醫被確診是「臂叢神經炎」。手外科醫師黃惠鑛指出,多數研究指向臂叢神經炎是一種異常的免疫反應,好發於劇烈運動、接種疫苗後,嚴重時可能單側肩膀、上臂,甚至連手指都無力,若保守治療恢復不良,得靠神經手術來改善。
大陸重慶一名男子為了改善肩痛和頸椎問題,跑到社區公園使用健身器材,進行「吊頸式鍛鍊」,沒想到疑似用力過猛害死自己,目擊者驚呼「他吊在繩索上,吊死了!」
資深男星陳子強為武打童星出身,從小習武多年,曾演出多部賣座電影及戲劇,近年則多接觸藝術及公益,近日登上年代新聞《聚焦2.0》談論健康狀況,表示因長年拍武打戲,導致全身多處舊傷,去年底曾半夜胸悶、喘不過氣,一度左半身麻痺,至今跑了醫院10多趟都查不出病因。
縱然我從小龔變成老龔,生活一直是充滿青草、花朵、陽光、徐風、白雲、星星、月亮,還有詩和遠方。天天下午向操場的跑道報到快走五千步,汗流浹背回辦公室,容顏神清氣爽,繼續上班,從不知什麼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