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防治病蟲害的搜尋結果,共16筆
七夕情人節將至,農業部農糧署今(26)日攜手7-ELEVEN、聖德科斯及香蕉產業策略聯盟,共同舉辦「蕉心傳意 甜蜜傳遞」記者會,宣布即日起在全台逾7100家7-ELEVEN門市推出「傳情香蕉」,消費者可在香蕉上親手寫下祝福或情意,成為獨特的情人節禮物。
每年7至8月,苗栗縣進入一期稻作收割期,過去不少農民為求方便,慣以露天焚燒方式清理稻草。隨著空氣汙染防制法禁燒條文上路,苗栗縣環保局表示,強化巡查並推廣替代方案,農會也積極發放稻草分解菌及設置領用站,盼降低露焚比例。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大陸糧食生產進入關鍵期,各地搶抓農時,科技賦能,為糧食豐收奠定基礎。各地出現希望的田野。
高雄瓜果產業再添亮點!在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的輔導下,祥鶴農產品生產合作社攜手農友種苗公司,試種多款新品種瓜果,最終「天使」洋香瓜憑藉其白裡透橙的外觀與清甜爽口的口感脫穎而出,今年底,合作社將擴大種植面積,讓更多消費者品嘗這款高品質的優質瓜果,為市場帶來新選擇。
2021年全台大乾旱,不少農民1期稻作幾乎顆粒無收,新竹縣湖口鄉青農葉信鵬試種新品種桃園5號,證實可比一般稻種晚半個月插秧,避開農業用水高峰期。葉信鵬說,桃5可調配種植、早熟,但抗病性不好,傳統老農接受度不高。
國立清華大學梅園是紀念前校長梅貽琦精神的重要地標,但園內的老梅樹卻得了俗稱「日燒病」的枝幹溝腐病,面臨生存危機,為挽救精神地標老梅樹,清華大學24日與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合作啟動「梅園醫療保育與栽培計畫」,將以水刀土壤穿孔技術,為老梅樹恢復新生。
國立清華大學梅園是紀念前校長梅貽琦精神的重要地標,但園內的老梅樹卻得了俗稱「日燒病」的枝幹溝腐病,面臨生存危機,為挽救精神地標老梅樹,清華校友、上緯投控董事長蔡朝陽慷慨捐助,清華大學與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合作啟動「梅園醫療保育與栽培計畫」,將以水刀土壤穿孔技術為老梅樹恢復新生。
南投縣國姓鄉枇杷在去年10月開花期,疑因氣溫高溫如夏,枇杷一開花就乾枯掉落「消蕾」,導致無法授粉,一至二期都沒有結果,預估枇杷恐減產3成以上,國姓鄉長邱美玲邀立委馬文君等人勘災。馬文君說,經過實地會勘,災損狀況已達農業天然災害救助標準,將請農業部盡速通過認定,彌補農友的災害損失。
南投縣國姓鄉枇杷在去年10月開花期,疑因氣溫高溫如夏,枇杷一開花就乾枯掉落「消蕾」,導致無法授粉結果,一至二期都沒有結果,預估枇杷恐減產三成以上,國姓鄉長邱美玲邀立委馬文君等人來勘災,盼農業部盡速通過認定,彌補農友的損失。
台灣鳳梨釋迦雖在2年前恢復外銷大陸,但仍易因農藥殘留及病蟲害問題遭退運,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出能維持果品、採收後達零檢出的病蟲害用藥流程表,對於國外及藥檢嚴格的歐盟市場更具優勢。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外銷量雖逾2000公噸,但有果農無奈指出,受去年颱風及關稅影響,產量及價格不如以往。
台灣主力番薯「甘藷台農57號」明年命名發表70周年,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協同台灣甘藷產業策略聯盟25日推出「台農57號時光迴廊」特展,訴說這個有代表性的番薯的故事及產業演變,向育種研究先賢致敬,也期待未來番薯產業更蓬勃發展。
百香果可鮮食,可加工,具多元價值,農業試驗所為了改善百香果農藥殘留狀況,近年輔導埔里大坪頂22名百香果農響應綜合管理技術運用,推廣友善農法,有效減少6成以上農藥用量,每公頃成本還省約1萬元,30日舉行成果發表,盼更多農民加入,擴大栽種面積,讓產業永續。
農業部第7屆百大青農名單中,兩名新北青農洪柏榕、李昌峻也獲選,洪柏榕為北台灣第1位以有機筍農獲選百大青農的人,而李昌峻經營有機茶園,還成為台灣首家通過國際認證的農產品初級加工場,亮眼成績讓新北市長侯友宜大讚:「傑出青年」。
時序入夏,烈日炎炎,不只人怕曬黑,果樹也怕曬傷,台東地區釋迦農趁著果樹剪枝期,在枝幹上噴灑輕質碳酸鈣調製而成的防曬溶液,乍看之下,宛如皚皚白雪覆蓋。台東區農改場表示,碳酸鈣具良好防曬力,可預防樹皮開裂,且不影響食用風味。
台灣近日食安風暴不斷,為讓食農教育向下紮根,台中大里區農會偕瑞城國小師生今(13日)到瑞風無毒農場進研習,72歲的場長葉秋風解說農場內蔬果無毒栽培要領、生物防治資材等等,小朋友們開心下田採小蕃茄,個個滿載而歸,雖然汗流浹背,但都覺得新鮮有趣,也體驗了農民的辛苦。
近年入冬後讓蜂農頭痛不已的蜂蟹蟎今年持續危害,彰化縣政府今年首度採買防治蜂蟹蟎用藥,將透過各鄉鎮市農會發送,發放對象為2023年在縣內有申報養蜂登錄的蜂農計116人,蜂箱數約1萬8500箱,肴望透過藥劑補助,加上蜂農配合於適當時期強化防治,減少蜂蟹蟎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