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飢餓素的搜尋結果,共18

  • 亂吃下午茶當心熱量炸彈 營養師教3招穩血糖

    亂吃下午茶當心熱量炸彈 營養師教3招穩血糖

    許多上班族會在下午3點享用下午茶,但須留意糖分炸彈。營養師張馨方分享解方,建議民眾可從午餐時段做起,搭配至少2個拳頭份量的蔬菜與低脂肪蛋白質食物。若飯後仍有飢餓感,可適量喝些茶水解渴,下午時再避開糕點、珍珠奶茶等高熱量食物,以免越吃越胖。

  • 早餐跳過慘了 糖尿病風險高33%

    早餐跳過慘了 糖尿病風險高33%

    想減重、控血糖或改善慢性病風險,單靠食材選擇可能還不夠。營養師吳映蓉分享「時間營養學」概念,提醒進食時間的重要性。經常跳過早餐的人,糖尿病風險會高出33%,深夜進食會導致代謝大亂,而限時飲食可以幫助減重、改善血糖和血壓。若能養成和生理時鐘同步的飲食習慣,不用刻意挨餓,也能顧代謝、降低慢性病風險。

  • 飲控又運動就是不瘦 醫教3招突破:輪班者也有效

    飲控又運動就是不瘦 醫教3招突破:輪班者也有效

    已經少吃、多動卻,但減重效果就是不佳?問題可能出在睡眠。醫師歐瀚文指出,充足的睡眠有助降低食慾,降低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風險,一名女子平時嚴格飲控、固定運動卻瘦不下來,原因就在於工作導致睡眠不佳,在固定睡眠、房間維持黑暗安靜,規律作息後,體重就下降了。

  • 蔡依林早睡變漂亮爆紅 醫揭2關鍵:真的有美容覺

    蔡依林早睡變漂亮爆紅 醫揭2關鍵:真的有美容覺

    藝人蔡依林晚上9點半睡覺引發風潮,很多網友紛紛跟進。減重醫師許書華表示,晚睡、睡不好對減重大不利,易造成瘦體素下降、飢餓素上升,導致進食慾望大增與肥胖,美容覺一點也不假;食安專家韋恩也指出,研究發現,與每天睡眠7到9小時的人相比,睡不到4小時的人,會增加73%的肥胖機率。

  • 一票人學蔡依林9點半上床 「真的睡著」結果卻超悲劇

    一票人學蔡依林9點半上床 「真的睡著」結果卻超悲劇

    歌手蔡依林日前公開作息,指自己每天9點半就上床睡覺,一名男子看到消息後決定效仿,也在9點半上床睡覺,沒想到卻在凌晨3點突然醒來,再也無法入睡,貼文引起1.1萬人按讚,釣出不少「挑戰者」哀號,直呼真的無法一覺到天亮,精神反而更累。

  • 比睡不飽還慘 睡眠時間不規律 易害帕金森氏症

    比睡不飽還慘 睡眠時間不規律 易害帕金森氏症

    睡不飽、睡得亂都有事。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長期睡眠不足,像慢性毒藥,會導致記憶力下降與增加心血管與糖尿病風險,但睡眠時間不規律、睡得亂,同樣會危害健康,研究發現,睡眠節奏紊亂與172種疾病有關,尤其是會增加帕金森氏症、肝硬化和急性腎衰竭等嚴重疾病的風險。

  • 吃太快易胖 用餐別少於15分鐘

    吃太快易胖 用餐別少於15分鐘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吃飯時狼吞虎嚥。坊間流傳「吃太快容易發胖」的說法,腸胃科醫師說「是真的!」。進食速度過快時,大腦接收到飽足感訊號的時間相對延遲,當你感覺到飽的時候,往往已經攝取了過多的食物,導致熱量超標、體重上升。

  • 熬夜害變胖又禿頭 醫示警:3類人小心了

    熬夜害變胖又禿頭 醫示警:3類人小心了

    熬夜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常態,然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提醒,別以為睡飽就沒事,長期作息混亂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除了容易感到疲倦外,還可能讓人發胖、變禿頭,尤其是輪班工作者、報復性熬夜族及年紀較長者,更需特別注意。

  • 餐前阻斷 營養師:穩定調控是關鍵

    餐前阻斷 營養師:穩定調控是關鍵

     聚餐是忙碌生活中的小確幸,尤其年底聚餐應酬多,美食當前,實在難以抵擋。因此市面上有許多阻斷系列的產品,成份五花八門,例如白腎豆、山苦瓜、洋車前子、非洲芒果籽等,不過在吃這些產品之前,應該先弄清楚成份功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 不是糖尿病!一天吃6餐還餓超快 醫揪關鍵原因

    不是糖尿病!一天吃6餐還餓超快 醫揪關鍵原因

    一名體重過胖的46歲男子,長期血壓都偏高,為了改善健康而積極減重,卻始終瘦不下來。進一步探究才得知,他一天吃5、6餐,正餐吃飽後飢餓感很快又來,且經檢查確認沒有糖尿病。醫師指出,男子不是真的飢餓,源頭其實來自於進食次數過多,使血糖大幅波動,再加上高壓工作,令大腦釋放假餓訊號,從而吃進更多食物。

  • 零食吃不停?5大成因導致 營養師教你如何改善

    零食吃不停?5大成因導致 營養師教你如何改善

    無法控制吃零食的衝動?營養師暨心理治療師卡加莫(Uxshely Carcamo)表示,想吃零食的慾望非常普遍,通常分為2類,一種是整天不斷吃零食,另一種是白天自律,晚上失控。這兩類行為的成因相似,可以透過生活上的一些簡單調整,就可以改善。

  • 「超加工食品」害罹32種病 醫:微波即食食品也算

    「超加工食品」害罹32種病 醫:微波即食食品也算

    下午或睡前肚子餓時,很多人會來包洋芋片或來碗泡麵,對此,家醫科醫師魏士航這些都是超加工食品,研究發現,過量攝取超加工食品會增加32種疾病的風險,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上升50%,焦慮和精神障礙疾病風險上升48%至53%,肥胖、第2型糖尿病、睡眠問題等疾病發生風險上升將近5成。

  • 不吃甜食仍得糖尿病 全因愛吃1物惹禍

    不吃甜食仍得糖尿病 全因愛吃1物惹禍

    糖尿病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很多人都以為「不吃甜」就不會得病。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指出,這完全是錯誤觀念,並提及身邊有位親戚,雖然不愛吃甜食,但卻特別喜歡吃薯條,某天突然發現單側的手腳不能動了,檢查才知道是糖尿病所引起的神經病變,而這通常很難逆轉。

  • 夜貓子得糖尿病風險增2.5倍 醫揭穩血糖黃金睡眠時間

    夜貓子得糖尿病風險增2.5倍 醫揭穩血糖黃金睡眠時間

    睡不好小心血糖跟著飆。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吳書婷指出,睡眠品質差會使得交感神經活性上升,導致血糖上升,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晚睡晚起者比早睡早起作息的人,增加2.5倍罹患糖尿病風險,因此想預防糖尿病,最好勿日夜顛倒,且每天睡6至8小時。

  • 甩內臟脂肪3款超級食物 改變吃飯順序也有效

    甩內臟脂肪3款超級食物 改變吃飯順序也有效

    內臟脂肪是威脅健康的隱形殺手,想要甩掉它,吃對食物也有幫助。對此,皮膚科醫師吳銘鋐分享3款能降低內臟脂肪的超級食物,分別為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Omega-3脂肪酸含量豐富的魚類,以及綠茶,值得日常多多攝取。其中關於膳食纖維,根據研究發現,只要在餐前攝取可溶性纖維,或按照水、肉、菜、飯的順序進食,都有助於減少內臟脂肪的堆積。

  • 睡午覺更易瘦 醫揭最佳時間點 大腦效率也提升

    睡午覺更易瘦 醫揭最佳時間點 大腦效率也提升

    下午昏昏欲睡,有些人選擇喝咖啡提神,有些人則可能會吃下午茶,小心越吃越胖。對此,醫師指出,昏昏欲睡的狀態會使人產生對高糖分與高油脂食物的強烈慾望,但若藉由短暫的小睡時間,就能有助於控制。並建議上班族,最佳小睡時間是下午1~3點之間,只需20分鐘就能夠帶來充足的休息,對於提升大腦工作效率、夜晚睡眠品質,都有正面影響。

  • 減重千萬別做3件事 飯前1招促進代謝防發胖

    減重千萬別做3件事 飯前1招促進代謝防發胖

    不少人都有減重需求,但努力許久卻始終瘦不下來?對此,家醫科醫師李唐越指出,減重時有3件事千萬別做,包括熬夜睡眠不足、水喝不夠,以及進食太快或吃飯分心。其中他提到,喝足夠的水對減重來說非常重要,根據研究發現,飯前喝一杯500cc的水,可以減少熱量攝取、增加身體代謝,進而加強減重效果。

  • 都市傳說「熬夜會胖」 一個月等於多喝65瓶可樂

    都市傳說「熬夜會胖」 一個月等於多喝65瓶可樂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胖。營養師李婉萍指出,如果你是夜貓族常熬夜,也發現自己好像越來越胖,那麼你的肥胖,很可能是因為太常熬夜。有實驗顯示,熬夜的人會比他在睡飽時平均一天多攝取入300大卡,這樣一個月累積下來就是9000大卡,等同於喝下了65瓶可樂的熱量,不胖也難。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