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駐歐盟使團的搜尋結果,共60筆
副總統蕭美琴9日清晨自比利時返抵國門,她在機場發表談話表示,期待國際對台灣有進一步的理解與支持,台灣的國際處境艱難,「但我們始終沒有退縮,因為相信台灣人民與世界公民一樣,都該有參與國際社會的機會」。同時,前總統蔡英文9日已抵達柏林,10日預定出席「柏林自由會議」,向國際表達台灣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應邀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布魯塞爾年會,並在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下進入歐洲議會,以「台灣是世界在動盪變局中可信賴的夥伴」為題發表演說。涉外官員透露,副總統蕭美琴本以為是以視訊模式參與,直到最後才得知要親赴布魯塞爾。
突破大陸封鎖,副總統蕭美琴快閃歐洲行,當地時間7日下午赴比利時,出席由「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借歐洲議會場地舉辦的年度大會並發表演說,蕭美琴在會中強調台海和平對全球穩定與經濟延續至關重要,呼籲國際社會共同表態,反對任何企圖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以維護穩定的印太地區和更安全的世界。這也是我國副總統首次在歐洲議會場地公開發表演說。
台灣副總統蕭美琴週五在布魯塞爾罕見地向一群國際議員發表演說,呼籲歐盟加強與台灣這座自我治理島嶼的安全與貿易關係,而當她說出:「民主國家即使相隔遙遠,也從不孤單。」全場起立鼓掌。對此,專家也對台灣與歐盟的外交關係發表看法。
根據大陸駐歐盟使團微信公眾號8日表示,針對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7日在歐洲議會大樓召開年會,蕭美琴出席並發表演講一事,表示此舉嚴重損害中方核心利益,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更對此表達強烈憤慨。
剛過去的7月,中國駐歐盟使團方面曾就「歐洲議會個別議員訪台」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對歐方提出嚴正交涉,稱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觀察者網引述香港《南華早報》15日援引專家分析,在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之際,台海問題正從過往的「外交程序性議題」逐漸演變為牽動雙邊關係的核心敏感點。中方對歐盟及部分成員國擴大與台灣地區的非正式往來、甚至試圖模糊「一個中國政策」邊界的動向高度警惕。
日本首相石破茂將於23日在東京會晤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及歐盟理事會主席柯斯塔,雙方將討論國安與經濟合作,並預計啟動新的「經濟2+2對話」機制。隔天24日,范德賴恩與柯斯塔將赴中國出席第25次中歐領袖峰會。會前中歐間圍繞制裁問題出現摩擦,但中方仍強調中歐合作具有廣泛空間,呼籲雙方以對話解決分歧、攜手合作。
大陸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國駐歐盟使團」19日消息,中國大陸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就歐盟第18輪對俄制裁列單兩家中國金融機構答記者問。強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並已向歐方提出嚴正交涉。
大陸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國駐歐盟使團」11日晚消息,就歐洲議會通過涉華決議,敦促中方取消稀土出口限制,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據法國廣播電台援引美國網媒政客新聞網(Politico)報導,多個消息來源透露,在歐中經貿關係緊張和美國關稅戰的背景下,歐盟領導人將於7月24日至25日訪問中國,與中方領導人舉行會晤。此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正值中國歐盟建交50周年。目前,雙邊貿易爭端以及歐洲國家和歐盟對中方在烏克蘭戰爭中向俄羅斯提供支持的不滿,正影響着歐中關係。
歐盟執委會22日表示,已對中國生產的汽車和輕型貨車輪胎可能低價傾銷歐盟,啟動反傾銷調查,以評估是否採取反傾銷措施。此外,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前駐歐盟大使吳海龍呼籲,無論從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角度考慮,中歐合作都是必選題。
大陸界面新聞報導,據中國駐歐盟使團網站22日晚消息,中國大陸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就歐盟第17輪對俄羅斯制裁,列單中國企業一事。發布「答記者問」,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提出嚴正交涉。強調烏克蘭危機中方始終致力勸和促談,敦促歐方停止搞雙重標準,停止損害中企合法權益。
中共東部戰區1日組織陸海空軍與火箭軍等兵力,在台周邊展開聯合演訓,2日更發動「海峽雷霆-2025A」演練計畫,引來美日韓3國外長3日會晤後發布聯合聲明,關切近日在台周邊的軍演,呼籲停止進一步破壞台海穩定行為,反對任何試圖以武力或脅迫手段片面改變現狀。
中國駐歐盟使團4日消息,中國大陸駐歐盟使團對於歐洲議會通過涉陸相關報告,攻擊抹黑中國,中方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駐歐盟使團」2月28日消息,中國大陸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就歐盟對外行動署涉疆聲明答記者問指出,非法移民和偷渡活動是國際公認的違法犯罪行為,從泰國遣返40名中國籍偷渡人員回國係依據中泰兩國法律、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是雙方合作打擊偷渡等跨境違法犯罪的具體舉措。反對藉涉疆問題,干擾國家間正常執法合作。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駐歐盟使團」2月27日消息,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就歐盟第16輪對俄制裁列單中國企業和個人事,發布「答記者問」指出,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歐方提出嚴正交涉。
在歐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之際,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歐盟執委會當地時間14日指責中國在其公共採購市場上限制歐洲醫療設備准入。經過9個月的調查,歐盟貿易專員塞夫科維奇(Maros Sefcovic)表示:「我們發現中國在公共採購招標中嚴重歧視歐盟醫療器械生產商。」
中國駐歐盟使團經濟商務處公使彭剛近日在歐洲媒體「歐盟動態」(Euractiv)發表署名文章,強調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既不符合客觀事實,亦有違市場經濟規律,一些西方國家炒作「中國經濟威脅」、「中國產能過剩」等言論,就是為施行保護主義措施、發動貿易爭端尋找託詞和藉口。
近日,香港政府將許智峯等7人列為指明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潛逃者,香港警方國安處隨後公布6名相關人士的通緝名單。對此,有歐盟官員對香港警方的執法行動提出批評。
中國電動車出海,卻遭逢歐盟課徵電動車關稅、對新興市場出口大減,以及價格戰等多重因素影響,導致11月中國電動車出口額降至2022年7月以來低點。此外,該月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電動車品牌在歐註冊量來看,在當地市占率僅有7.4%,創下八個月以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