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A型肝炎的搜尋結果,共32筆
金門醫院驚傳替嬰兒打錯疫苗事件,1歲嬰原訂施打流感疫苗,護理人員卻打成A肝疫苗,院方昨日表示已通報衛生局。疾管署今日指出,已要求醫院啟動院內調查、醫療疏失調查,預計醫院周二會提交檢討報告;並提醒醫護人員執行預防接種作業時,確實遵守「三讀五對」原則,嚴謹核對疫苗品項與接種對象,避免誤打情形發生。
金門縣1名1歲1個月大的嬰兒7日由父母帶往衛福部金門醫院接種流感及水痘疫苗,護理師誤將流感疫苗拿成A型肝炎疫苗施打,且院方直到晚間盤點藥劑時才發現打錯針,緊急致電通知家屬。嬰兒的爺爺氣得在臉書PO文怒轟「太離譜!醫院必須徹底檢討疫苗施打流程」。
衛福部金門醫院驚傳昨(7)日有嬰兒遭打錯疫苗!1對年輕夫妻帶著1歲又1個月大的寶寶前往接種流感疫苗,但醫護人員竟誤拿成A型肝炎疫苗施打,且院方直到晚間盤點藥劑時才發現異常,緊急致電通知家屬;對此,院方表示,將全面檢討疫苗施打流程並組織內部委員會調查失職人員,嚴防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57歲主持人沈玉琳驚傳疑似罹患猛爆性肝炎,被送往台北內湖三軍總醫院接受治療,一度有消息指出他病情惡化至腦水腫並陷入昏迷。胃腸肝膽科醫師說,猛爆性肝炎禍首多為肝炎,另外B型肝炎復發、飲酒過量、服用不明偏方、中草藥濫用及代謝異常、熬夜、過勞等也會誘發,醫師提醒,一旦出現噁心、食慾不振、異常疲倦、皮膚或小便變黃等症狀更是危險警訊。
丹娜絲風災後高市衛生局7日提醒,民眾務必清理環境,並做好個人防護,避免因接觸污水、污泥等感染環境病菌,同時主動清除室內外積水,預防登革熱病媒蚊孳生。
國內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疫情上升,醫師提醒,雖然多數患者症狀較輕,但在高風險族群中仍可能造成嚴重肝功能損傷,建議餐飲業者、經常外食者等6大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國內近期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疫情上升,疾管署公布今年首起本土群聚共4例確診個案,彼此間有家戶、職場共同環境暴露,累計本土共56例,創3年來新高,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感染出現年輕化現象,研判跟疫情解封之後出國旅遊潮有關。
疾管署公布,國內近期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疫情上升,今年至今累計本土56例為3年同期新高,境外移入17例則為8年同期新高,以中國大陸和泰國各佔境外移入4例最多。另疫調發現,今年出現首起本土群聚共4例確診個案,彼此間有家戶、職場共同環境暴露。
泰國潑水節猶如華人農曆春節,2025年的潑水節從4/12至4/16,吸引台灣等世界旅客前往,專家提醒要特別注意M痘、登革熱、腸胃炎3種疾病。南韓也是台灣民眾最愛旅遊國家之一,由於嗜吃生食,韓國當地民眾習慣每半年吃一次驅蟲藥,藥師提醒,如果當心吃進寄生蟲,返台後可在醫師指示下服用驅蟲藥即可,不必過分擔心。
今年3月5日就要迎來「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動物昆蟲在入冬後就會蟄伏冬眠,直到這天大地轉暖、春雷乍響,萬物甦醒,「驚蟄」意味著上天以打雷的方式驚醒蟄伏冬眠中的動物。萬物甦醒的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之時,像是流感、水痘、帶狀皰疹、A型肝炎等,專家呼籲民眾,在這一節氣中,應該做好防疫。春天養肝前,要先透過飲食的調整,健脾強胃。
目前國內流感疫情仍處於高峰期,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流感重症通報數已超越過去4個流感季,併發重症死亡病例更創下近10年新高。聯新國際醫院機場醫療中心醫師徐丕表示,由於流感病毒傳染力極強,因此自2019年起公費流感疫苗已改為可涵蓋A型疫苗(H1N1及H3N2)及兩種B型病毒株的四價疫苗,以提供民眾更全面的保護。
青蔥常做為料理中的配角。急診科醫師張適恆表示,青蔥是整株都能食用的食物,大型流行病學發現,吃青蔥等蔥屬蔬菜者,可降低胃癌、頭頸癌、食道癌、大腸癌、肺癌、攝護腺癌與乳癌風險,建議若想吃出青蔥最多的抗癌成分,直接生吃或者採取低溫爆香。
苗栗縣政府2025年推出多項福利政策,為縣民帶來更多福利政策。其中,生育津貼大幅加碼,通霄鎮更祭出全國最高的9萬元,有效減輕年輕家庭的育兒負擔。此外,為了提升動物福利,家貓將納入強制登記,並加強寵物健康管理。苗栗縣政府以實際行動,打造更友善的育兒環境,並展現對動物的關懷,讓縣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疾管署今日(27)公布,明年1月1日起幼兒常規A型肝炎疫苗接種,將從原本的滿12個月及18個月接種第1、2劑,調整為滿18個月及27個月分別接種1劑,以降低A肝疫苗第1、2劑發生接種間隔不足誤失,並保障幼兒免疫保護力。
很多人在外用餐,會朝桌子先噴酒精。不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酒精只能殺死部分病毒,最重要的是消毒手部,要一併以酒精噴手,加上肥皂洗手的方式,來阻絕病毒感染。他並表示,只對餐桌消毒,其實是非常大的錯誤,因為病毒會手碰觸口鼻讓人染病,只消毒桌子是不夠的。
基隆市鳥會理事長沈錦豐因猛爆性肝炎病逝,享壽68歲。他生前致力於台灣保育行動,守護野鳥長達20年的時間,尤其對於老鷹特別有研究。家醫科醫師陳敬睿指出,猛爆性肝炎是一種高危險性、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病程發展很快,因此,一旦發現皮膚或眼白發黃時,務必立即就醫。
一名40多歲男子,覺得吃東西都沒味道,聞到油炸食物,更覺得噁心、想吐,他以為是得了諾羅病毒,但吃腸胃藥都不見改善,到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門診就醫,才發現是感染急性A型肝炎,治療3周才康復,醫師提醒民眾若有味覺異常、食之無味情況,要警覺可能不是腸胃炎,而是肝病。
氣溫直線飆升,讓人忍不住想消消暑,但無形中卻可能帶來健康危機?例如許多人愛吃的涼拌菜,其中就暗藏中毒風險,日本曾爆發450多人吃市集上的涼拌小黃瓜集體食物中毒,中國一位老人家因隔夜涼拌黃瓜引發感染性休克,送進加護病房差點喪命!專家提出6大建議,只要照做就不必擔心傷身體。
新冠疫情解封後國外旅遊大爆發,其中被列為即將消失的生態遊程「動物大遷徙」夯到團團爆滿,遊客也提早在出發前2到3個月展開防疫大作戰,預約接種黃熱病、A肝、小兒麻痺等疫苗,最多達7至8針,自費約2萬元。醫師提醒,目前非洲除黃熱病,還有霍亂、炭疽病、茲卡病毒等多種傳染病,計畫出遊的民眾要做好防疫準備,不要讓生態獵遊變成終生遺憾。
根據研究各地的游泳池與海水中,其實或多或少含有許多病原體。海水就被公認是不乾淨的水源;而游泳池使用者眾多,難免部分下水游泳者的衛生習觀不佳,甚至皮膚病等。以上2種水源,常被發現有屬於糞口感染的病毒,也多少會造成眼科疾病,尤其只戴隱形眼鏡,更容易有角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