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閃崩原因除了市場擔憂Fed升息過速、資產價格過高外,近年來ETF的快速成長也令市場結構出現改變,雖然2017年恐慌指數頻創歷史新低, 是過去30年平均的一半,但畢竟股市平靜無波並非常態,近一周VIX指數大幅彈升,應可喚醒多數投資人對於股市波動的原始特性認知。

現時股市修正可能也會令股市投資人更左右為難,提高實質薪資可以降低政治風險,但會壓縮獲利空間,進而拉低股價。當然,如果經濟成長能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平,就可以反轉這種負面循環,薪資和獲利得以同步成長。問題是,一旦經濟大幅回溫,央行就得快速收回目前的貨幣刺激措施,一樣可能會傷害股價。

過去,市場經驗告訴我們,平衡熊市會發生在成長趨緩、通膨升高以及各國央行結束寬鬆貨幣政策時,因此未來投資人須更加關注上述基本面的變化與央行的態度。股價不跟經濟走,股價看的是企業獲利預期,新興市場的成長遠遠高過已開發市場,該趨勢在2018年還會繼續,中國的硬著陸疑慮已經解除,可望吸引全球投資人的青睞。亞洲許多國家已經不再仰賴製造業及原物料出口,內需市場也持續帶動起區域的經濟動能。

華頓投信認為,目前市場並未符合大崩盤的完整條件,近期的股市重挫就像是周日的連續地震,仍屬於正常的市場能量釋放,目前基本面仍穩健增長且尚未觸頂,因此,對於市場仍應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投資人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