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交通死亡事故的搜尋結果,共24筆
有鑑於近日台南市發生多起大型車肇事死亡車禍,台南市警局為維護道路交通秩序與用路人行車安全,降低大型車輛肇事風險,即日起10月30日至11月1日連續3日,在重點路段全面加強大型車輛交通違規取締,以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台中市南區28日上午10時,發生一起離奇死亡車禍。一輛休旅車不明原因,逆向行駛後短暫停下,隨即加速,先衝撞一輛轎車,接著衝進路旁鐵板燒店店內,強烈撞擊使店門玻璃碎裂四散。肇事人為36歲何姓男駕駛,車輛為母親持有。警方現場車內未發現違禁物,但在排檔桿旁有一把約20公分長的刀子。救護人員獲報到場時,發線何男頸部有一道深長的刀傷,當場明顯死亡,全案已報請檢方介入調查。
新竹市地狹人稠,交通是施政難題與重點,代理市長邱臣遠10日主持交通改善施政成果記者會,由交通處、工務處報告交通改善與道路建設進展,包含爭取中央補助改善行人環境、瓶頸路口、道路安全、智慧交控等,同時優化大眾運輸服務,推動停車管理智慧化等措施,逐步實現交通暢行願景。
新北市三峽區19日下午發生重大車禍,78歲高齡駕駛失控暴衝、釀成3死12傷的重大車禍, 北市議員曾獻瑩20日表示,面對高齡人口比例快速攀升,北市府可以效法東京的做法,推動高齡駕駛加裝「反暴衝裝置」,北市交通局也應中長期研議此類安全技術,鼓勵車廠開發防呆車款,從制度面引導市場。交通局回應,將於1個月內啟動補助可行性的初步研究,藉學習國際經驗,提出在地化、具創意的作法。
新北市北大國小昨日發生交通悲劇,震驚社會,也揭露校園周邊安全的嚴重問題。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今天指出,校園外交通安全從來不是教師的職責,導護老師與志工也無任何執法權,呼籲政府廢除導護制度,提供專業護童,給學生真正保障。
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17日中午12時50分發生一起交通死亡事故,59歲黃姓男子駕駛自小客車準備左轉時,不慎與對向直行大型重機車相撞,現場零件殘骸散滿地,轎車側身毀損嚴重,造成機車騎士重傷,經送往羅東聖母醫院搶救後不治死亡,肇事原因尚待釐清中。
高速公路行車速度快,若未正確使用安全帶,發生碰撞時車內人員極有可能向前衝撞或被拋出車外,甚至再遭其他車輛撞擊而導致嚴重傷亡。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表示,去年國道70件死亡事故中有19名死者未繫妥安全帶,今年春節連假,國道預計湧現大量返鄉及旅遊車流,提醒行車上路不論駕駛、乘客都要繫妥安全帶,兒童也要依規定乘坐專用座椅並使用安全帶。
台中市前年年底發生一起交通死亡事故,52歲呂姓男子因違規併排停車造成視線死角,21歲李姓女大生駕駛小客車迴轉時,與23歲粘姓女大生的機車發生碰撞,導致粘女重傷不治。台中高分院近日作出二審判決,維持原審結果,認定呂男與李女共同違反交通規範,各判5個月有期徒刑、緩刑2年,並可易科罰金。
桃園市今年屢遭點名道安不佳、死亡事故增,甚至引發中央地方互槓,桃警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自10月中旬針對5大交通違規展開為期2個月的強力執法,取締案較去年增近1成,死亡事故較去年減少8件、下降28.6%,受傷送醫事故減少988件、下降11%,展現執法成效。
近年來騎自行車人口增加,但騎士得冒險穿梭大街大巷與汽機車爭道,台中市北屯區昨更發生男童騎自行車遭輾斃事故。多位市議員4日質詢要求針對學區、公園等周遭人行道規畫「人車(自行車)共道」以及加強宣導「安全駕駛行為」。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會盤點道路、校園及公園周邊狀況,朝行人、自行車及汽機車「安全共存」而努力。
2024年至今台南市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不僅較去年同期減少,還優於全台事故死亡人數的降幅。市府交通局持續推動「台南市道路交通安全多元提升計畫」,已鎖定機車、高齡者、行人、自行車等族群,研擬9大行動計畫、21項精進策略及33項具體工作,作為明年執行重點。
新竹市有4萬5544盞路燈,卻有近8成超過使用年限,照度不足恐影響用路安全。時代力量市議員林彥甫批評,今年上半年就有3起行人交通死亡事故跟道路照明不足有關,要求市府加速汰換,市府工務處表示,近2年已編列2900萬預算,將統一規畫汰換全市路燈。
新竹市路燈有4萬5544盞,卻有近8成超過使用年限,照度不足影響用路安全。議員林彥甫批評,今年上半年就有3起行人交通死亡事故,認為跟道路照明不足有關,要求市府加速汰換。對此,市府表示,近2年已編列2900萬預算,統一規畫辦理全市路燈汰換。
民進黨9日舉行「市長貪污 市政倒退,白營執政慘不忍睹」記者會,炮轟新竹市政府近期道安全國排名倒數,中央補助款考核基本設施及社福、教育執行率創新低,施政慘不忍睹;新竹市政府澄清表示,各項執行率都有成效,市政穩健,更盼中央給予支持、一起努力。
新竹市政府今年1至3月交通死亡事故有增加趨勢,計有11件交通死亡事故,經分析以高齡者在清晨或夜間,且違規穿越道路者為多,市府經分析事故原因與現勘,提出10項改善作為,4月交通死亡事故為0件,4至6月交通死亡也較去年同期降低6成。
為減少交通死亡事故發生,新竹市政府每月舉行道安會報及交通改善小組會議,從多元面向改善道路安全。經統計,2023年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為6年內最低,行人事故也下降50%,已獲初步成效。至於今年1到3月死亡事故微幅增加,市府也立即分析原因並祭出對策,改善後4月未發生死亡事故。
為改善交通安全,新竹市政府每月舉行道安會報與交通改善小組會議,2023年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為6年內最低,且較2022年降低12.3%,行人事故也下降50%,已獲初步成效,至於今年1到3月死亡事故微幅增加,也立即分析事故原因並祭出政策,改善後4月即無交通死亡事故發生。
桃園市蘆竹區南青路與富昌街口日前發生一起交通死亡事故,機車騎士沿南青路往南崁方向直行,卻與同向欲右轉的小客車發生碰撞,騎士頭部傷重不治死亡,小客車駕駛其酒測值為零,警方表示正在釐清肇事責任,另已報請桃園地檢署檢察官相驗。
新北市政府16日舉行道安會報,針對去年各項交通數據及未來精進作為分析報告,其中在交通死亡事故方面,林口警分局2023年取締惡性交通違規逾6萬件,但交通死亡事故達16件,相較於2022年10件,反而增加6成。民代批,實質效用有待評估,取締恐流於形式。警方則強調,將加強交通安全宣導。
新北市政府今(16)日舉行道安會報,針對去年各項交通數據及未來精進作為作分析報告,其中在交通死亡事故方面,林口警分局2023年取締惡性交通違規逾6萬件,但死亡事故件數反較2022年增加6成,讓民代批評,實質效用有待評估,取締恐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