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手足口病的搜尋結果,共25筆
國光生(4142)子公司安特羅生技(6564)今(15)日宣布,國光潭子細胞廠生產的安拓伏腸病毒71型疫苗(EnVAX-A71),取得泰國GMP,泰國藥證申請再往前邁一大步。
國光生技子公司安特羅生技(6564)指出,自行開發安拓伏腸病毒71型疫苗(EnVAX-A71)已由合作方越南國營公司VABIOTECH於18日向越南衛生部藥品管理局(Drug Administration of Vietnam, DAV)提出新藥查驗登記審核申請,由於越南今年7月新藥事法新規定生效,加上國光潭子廠生物反應器製程,確保年產能至少100萬劑,足以供應台灣、越南防疫需求,進一步佈局東南亞市場。
大陸央視13日報導,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示2025年6月需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登革熱、人感染禽流感和猴痘等傳染病,食物中毒和高溫中暑。
隨著國中會考結束,考生與家長終於鬆一口氣!畢業典禮結束後,不少家長選擇在6月底前安排行程出國,避開暑假人潮及高房價,但近期疫情來勢洶洶,新光產險提醒民眾需隨時注意自身健康,像醫用口罩、酒精與乾洗手液都要不離手、降低出國前生病之機率;另外出國時除攜帶防疫備品降低染疫的發生率外,記得備妥家用常備藥品、體溫計與血氧機,避免突發狀況可以及時應變,最後入境隨俗遵守當地防疫規範。
天氣開始轉熱,腸病毒活動力顯著增加,屏東寶建醫院提醒,腸病毒感染後若出現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意識不清或嗜睡等症狀,可能是重症警訊,需立即就醫。另外也需留意3個月以下新生兒及嬰幼兒,初期症狀常不具特異性,如吃奶量減少、哭鬧不安、可能伴隨微燒。
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全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病例數明顯高於近5年同期數值,為了加強學童洗手正確性,桃園市政府衛生局18日在平鎮區復旦國小辦「洗手大作戰腸病毒退散」腸病毒衛教宣導記者會,透過洗手互動劇與洗手舞帶動唱,宣導正確「洗手5時機」及「洗手5步驟」,桃園市長張善政、衛生局長賈蔚等人與孩童們一同又唱又跳,學習正確的洗手方式。
腸病毒尚未進入流行期,但疾管署25日公布,國內新增今年第二起死亡案例,為北部未滿一個月新生男嬰,發病一周即不治。今年累計3例重症含2例死亡,全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均為出生未滿一個月新生兒。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警告,國內育齡婦女體內多無伊科病毒抗體,今年恐怕會大流行,該型別容易造成新生兒重症死亡,家長得提高警覺。
腸病毒尚未進入流行期,然而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新增一起未滿一個月新生兒腸病毒死亡個案,已近期以來第2起死亡病例,今年至今累計3重症,其中2例死亡,皆是伊科病毒11型。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呂俊毅表示,伊科病毒11型已經很少出現,近期卻陸續出現死亡個案,台大實驗室近期研究發現,與孕產婦體內已多無該病毒抗體有關,這是嚴重警訊,伊科病毒11型多侵襲嬰幼兒,且容易重症器官衰竭死亡,家屬一定要多注意避免親密接觸。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個案!疾管署今(27)日公布北部一名出生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被醫院收治治療,但病況迅速惡化,從出現呼吸道症狀到死亡僅短短8天,因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大陸研究人員在蝙蝠身上發現蝙蝠冠狀病毒「HKU5-CoV-2」,引爆COVID-19陰影再起,防疫概念股24日再成當紅炸子雞,疫苗、通路、口罩和檢測股表態,高端挾越南腸病毒疫苗領證加速的雙利多激勵,攻上漲停領軍,短期內冠狀病毒話題持續,多頭火力應可延續。
疾管署今日(31)公布,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北部一名出生4天男嬰,感染伊科病毒11型,及南部一名13歲男童感染腸病毒D68型。國內上周腸病毒就診人次為1萬4434人次,較前一周下降10.6%,預估1月中旬脫離流行期。
腸病毒再升溫!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上週就診人次飆破1.6萬人,單週停課高達331班,幼兒園就有247班,創今年下半年最高。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國內腸病毒仍在流行,以克沙奇A16、A6型最多,預估11月中旬脫離流行期。其中克沙奇A6病毒躍居第二名,患者容易出現大水泡、指甲脫落症狀。
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延燒,各級學校又將於明(30)日開學,不少家長在為孩子準備上課用品的同時也正擔心會不會被這波疫情「燒到」;衛福部金門醫院急診科主任戴克穎透露,前陣子地區有部分幼兒園確實偶有出現腸病毒群聚的現象,如今又遇到開學,很有可能會迎來第二波高峰,如患者出現「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務必立即送醫診斷。
近期日本腸病毒疫情大爆發,1名8歲女童跟著爸媽到大阪旅遊,突出現口腔潰瘍、四肢水泡,還發燒、吃不下,家長急拍照跨海求助台灣醫師,證實就是腸病毒手足口症;小兒科醫師施勝桓提醒,日本腸病毒疫情已創下10年新高,腸病毒潛伏期只有3天,帶幼童出國的家長不要輕忽。
腸病毒71型易引起重症致死,令家長聞之色變。去年已有2家腸病毒疫苗上市,對於幼兒的腸病毒71型保護力能有效提升,減少急重症的風險,但醫師仍提醒,此種疫苗對其他型別的腸病毒無法保護,另外,酒精無法破壞病毒結構,在接觸病患的排泄物後,仍需用漂白水消毒或溼洗手才能預防。
近2、3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嚴格的防疫措施讓腸病毒感染大幅減少,但去年逐漸解封後,腸病毒感染在嬰幼兒族群中又再度被注意,今年4月起就診個案較前幾年增加;暑期將至,台南柳營奇美醫院兒童胃腸科主任林舜峯提醒「預防最重要」,包含施打疫苗、勤洗手、注意環境清潔和提升免疫力,若已感染要注意重症前兆,避免傳給他人。
微信公眾號「北京新聞廣播」22日晚報導,中國疾控中心周報近日發布一項關於手足口病(腸病毒)病毒的調查研究,克沙奇A6型腸病毒已成為導致中國大陸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體。目前與重症手足口病相關的克沙奇病毒A6正在演變,並存在暴發風險。
近期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頭份市為恭紀念醫院每天均有超過數十位幼童前來急診或門診就醫。近日,一名3歲女童急診,家長描述女童在用餐後哭鬧著喉嚨疼痛,母親原來懷疑可能是被魚刺刺傷喉嚨。但經為恭醫院兒科主任李浩遠檢查後,診斷為腸病毒感染導致的手足口病,類似被魚刺刺傷,這是腸病毒A71型感染的典型症狀,女童收治住院,經治療後已獲得改善。
根據疾管署公布4月14日至4月20日的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數據,就診人次共1萬1470人,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422人次,而桃園市就診人次為1758,相比去年998人次,增加了近一倍,明顯高於同期,桃園市衛生局也表示,因天氣變遷,原腸病毒疫情高峰為5、6月,現在4月已經有不少人就診,尤其5歲以下的小孩更容易得重症。
雨神來了,腸病毒也進入流行期!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日前收治1對兄妹陸續因手足口症住院,幸經治療未併發重症。該院今(1日)舉辦「戰勝腸病毒,健康迎兒童節」衛教宣導活動,小兒心臟科主任何季麟提醒,「勤洗手、戴口罩」是預防腸病毒不二法門,還有酒精是殺不死腸病毒,一定要濕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