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6.2地震的搜尋結果,共46筆
面對都市更新進展緩慢,卓揆日前透露,正研擬「自主都更」的新模式獎勵措施,並於明年度總預算中編列經費,成為推升都更動能的新解方。此一創新模式立意甚佳,惟實務上複雜度及難度頗高,除非法制面規劃周延,才可為都更注入蓬勃活力。除此以外,雙北老屋太多,政策誘因不足,執政者應以宏觀視野端出都更戰略,兼顧速度和規模,多路並進,達成擴大內需及市容更新的雙贏目標。
宜蘭近海27日發生規模6.0地震,北部地區最大震度4級,嚇壞不少民眾,也是8月裡11個顯著有感地震中,第2起規模6.0以上的地震。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從斷層破裂長度預估,台灣未來50年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的機率高達99%,大於規模7.0的地震機率則有54%。
東部海域今天下午3時45分發生規模6.2地震,最大震度為3級,氣象署表示,這起地震發生在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板塊隱沒帶,因距離台灣較遠,未來餘震規模約5至5.5左右,民眾感受到的震度可能為1級。
今天下午3點45分東部海域發生規模6.2地震,全台有感,最大震度在宜蘭、花蓮、南投、台中、台東3級。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昨天發生規模8.8強震,今天千島群島又傳出規模6.2地震。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台灣時間今天13時27分在俄羅斯千島群島大洋城(Severo-Kuril)東南220公里處,傳出規模6.2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台南市從今天0時35分發生規模4.1地震後,在4小時內一共連續發生6起地震。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趙曉玲表示,台南今天凌晨一夜連6震,震央是位於0121嘉義大埔主震的偏南邊,研判最近1到2個禮拜還會有比較大的地震。另外,台東今天早上8點18分發生規模5.2地震,台中以南都有感,這起地震是獨立的地震,但台南、嘉義大埔也有2級震度。
大陸央視14日報導,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去年12月18日發生規模6.2地震。震後大陸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管理部統籌指導災區開展恢復重建工作,組織冬春救助。眼下,甘肅積石山地震災區住房重建工作已全部完成,從帳篷、板房、再到新房,災民搬遷進入尾聲。
國民黨立委黃健豪針對觀光署升格後,未能達成千萬人次來台觀光目標提出質詢,日前收到交通部書面回覆表示,影響來台旅客數原因是中國5月軍演、日本貨幣貶值、接連餘震及颱風等因素。黃健豪今(13)日痛批,推諉地震是笑話,觀光署推動來台旅遊政策沒有章法,推出的補救方案就只有補助,無法真正吸引外國人來台,應重新思考台灣的旅遊特點,從而訂定新的吸引觀光客方案。
強震造成花蓮出現嚴重災情,花蓮縣議員魏嘉賢22日指出,強震當天,日本發布海嘯警報,花蓮早年也曾有海嘯災害,面對地震、海嘯可能威脅,呼籲縣府審慎面對,建議修改組織編制成立「防災局」,當災害來臨時即時提供專業建議。縣府代理祕書長饒忠表示,可比照國外,由中央在地方設置專案辦公室協助應變。
0403花蓮大地震導致台北市中正區南機場整建住宅「單元4」一度被列為紅單危樓,經技師認定結構未受影響改為黃單,但不少住戶擔心建物已殘破不堪,恐怕撐不過下一次大地震,台北市長蔣萬安因此喊出台北市進入「大都更時代」。不過,住戶面臨改建無處可去,更不願離開習慣的生活圈,在地忠勤里長方荷生直言,都更不是趕走窮人,若沒有地方可安置,離開南機場後根本沒有落腳之處。
台灣東部海域今(10)日15時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地震深度僅10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全台有感。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說明最新情況。
花蓮今(6)日下午17時45分、17時49分、17時52分連續發生3起地震,芮氏規模分別為5.9、4、5.9,震央位置均為花蓮縣近海,各地感受明顯搖晃。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日前分析已有3波餘震,第3波餘震時間段是4月27日到5月3日,接著就會有第4波餘震。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許麗文出面說明最新情況。
花蓮今天清晨又發生規模4.4地震,最大震度4級,截至今天上午9時13分,4月3日花蓮強震至今已累積餘震1320起,且多起餘震規模6以上,全台震動,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曾警告,台北土壤液化嚴重,若發生規模6.2地震,恐怕會有4000棟樓房倒塌,若是7.3地震,則會倒掉3.5萬棟房,直呼「一個中級地震就會把台灣摧毀」。
新聞提要■亞太地區去年災損高達650億美元,其中僅9%獲保險理賠,凸顯該地區面臨嚴重保障缺口問題。
花蓮今天清晨又發生規模4.4地震,最大震度4級,截至今天上午9時13分,4月3日花蓮強震至今已累積餘震1320起,且多起餘震規模6以上,全台震動,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曾警告,台北土壤液化嚴重,若發生規模6.2地震,恐怕會有4000棟樓房倒塌,若是7.3地震,則會倒掉3.5萬棟房,直呼「一個中級地震就會把台灣摧毀」。
地震也能抗中保台?0403發生7.2規模強震,造成花蓮多人死傷災情;23日凌晨規模6.2地震,又有花蓮樓房傾斜災況,逾千次餘震造成人心惶惶。卻有綠營側翼、甚至包括知名作家苦苓調侃,稱地震的好處是離大陸更遠。對此,氣象署打臉指出,台灣事實上每年更靠近大陸4~8公分。
花蓮外海3日上午發生規模7.2地震,全台有強烈震感,台北市也有5級震度,南機場整宅變成「紅單危樓」,許多學校的老舊校舍出現災損。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直言,若台北市發生規模7.3地震,恐有3.5萬棟房屋倒塌,「政府應該慎重考慮遷都」。
台灣位處於地震帶,每年幾乎都會有規模6以上的強震發生,就有人好奇,台灣有沒有比較不會受到地震影響的縣市,不少網友回答「桃園」,對此地科系教授證實「是真的」。
大陸《新京報》20日報導,「中國消防」微博消息,經大陸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各有關成員單位會商評定,2023年大陸十大自然災害,包括西藏林芝派墨公路雪崩、重慶暴雨洪澇和地質災害、陝西西安、四川金陽山洪土石流、颱風海葵、甘肅積石山規模6.2地震等天災地變,其中7月28日第5號颱風杜蘇芮,就囊括從福建登陸、到後續京津冀、東北地區暴雨洪澇等三大風災。
大陸元旦3天小長假30日第一天出遊人氣隨氣溫回升。澎湃新聞報導,大陸國鐵集團消息,元旦假期鐵路運輸早於29日起,為期5天,預計發送旅客6300萬人次,首日客流最高峰,粗估發送旅客1580萬人次,比去年增長3倍、比前年增長近六成;據統計,首日跨省遊占比55%,最熱門跨年境外目的地是香港。不過,大陸已有多地通報,將不辦或取消在城市商圈及景區跨年夜活動,但維持延長當晚地鐵營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