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壢事件的搜尋結果,共21筆
我生性崇尚自由,自來討厭思想箝制。反正,國中、國小是所謂「品學兼優」的白面書生,不太有機會跟師長唱反調;一回,老師要我們書法自由發揮,屁孩自以為是,大筆如椽痛斥貪官汙吏,被叫去訓話。高中聯考就原形畢露,因為批評謝東閔的「客廳即工廠」政策,作文吃鴨蛋,低空飛過上台中一中。還好,大學聯考壓力大,只偷偷傳閱禁書、購買《台灣政論》苦中作樂。
我生性崇尚自由,自來討厭思想箝制。反正,國中、國小是所謂「品學兼優」的白面書生,不太有機會跟師長唱反調;一回,老師要我們書法自由發揮,屁孩自以為是,大筆如椽痛斥貪官汙吏,被叫去訓話。高中聯考就原形畢露,因為批評謝東閔的「客廳即工廠」政策,作文吃鴨蛋,低空飛過上台中一中。還好,大學聯考壓力大,只偷偷傳閱禁書、購買《台灣政論》苦中作樂。
陳曉林、林正杰、南方朔(王杏慶)、陳婉真,在過去的兩個多星期相繼過世,帶給許多人相當大的震撼。去年底我訪談林正杰,近兩個小時過程中,癌症末期的林正杰吸菸不斷,當時我就感到他的時間不多了。林正杰無話不可說,對人對事快意針砭,對自己以往的功過很少隱諱,且容許我表達不同意見。
陳曉林(1949年8月8日—2025年5月26日),林正杰(1952年11月8日—2025年6月3日),南方朔(王杏慶,1946年12月13日—2025年6月9日),陳婉真(1950年6月10日—2025年6月11日),在過去的兩個多星期相繼過世,帶給許多人相當大的震撼。其中南方朔和陳曉林,出身新聞界,後轉向文化工作與政治評論;陳婉真雖起步在新聞界,之後和林正杰接近,轉向社會運動與政治工作。
前立法委員林正杰過世,很多媒體界及政界前輩書寫文字提及他的一生。其中,「黨外長子」、「衝組」、「街頭小霸王」、「黨外三劍客」之一、「黨外三林」之一是被提到的關鍵詞,非常貼切,能標誌出林正杰的政界奮鬥。事實上,若論林正杰對台灣反對運動的貢獻,政治層面的影響力不大,僅局限於美麗島事件的前後與民進黨創黨初期,時間不長;他不像陳水扁及謝長廷,能長期縱橫捭闔。不過,他最早期的兩本著作,特別是選舉書寫,我們當前有必要多加重視。因為他重新詮釋選舉的性質,進行選舉動員,並對當年選舉制度提出改革倡議。而此選舉路線的倡議,最終幫助民進黨取得中央執政的地位。
中央四組主任陳裕清是一位老報人,抗戰勝利後曾任福建《中央日報》總編輯,1950年後到紐約任《中央日報》駐美特派員,並獲紐約大學政治學碩士、聖若望大學政治學博士。1968年,陳裕清特派員回臺北,擔任中央黨部第四組主任,負責國民黨的文宣工作。
我是在1970年代後期北上念書,大一就碰上中壢事件,緊接著中美斷交、美麗島事件。金門當兵回來,白天翻譯藝術百科,下班搭計程車趕到中廣,半夜回家偷偷地寫稿。儘管夫婦如《我倆沒有明天》般拚命,儼然陳昇的「拚死攏不贏」,又彷彿陳小霞的〈有時日子過到驚〉。
我是在1970年代後期北上念書,懵懂無知,大一就碰上中壢事件,緊接著中美斷交、美麗島事件。金門當兵回來,白天翻譯藝術百科,下班搭計程車趕建國南北路到中廣,半夜回家偷偷地寫稿。儘管夫婦如《我倆沒有明天》般拚命,儼然陳昇的「拚死攏不贏」,又彷彿陳小霞的〈有時日子過到驚〉。
耗資2.3億元製作費重磅大戲《零日攻擊ZERO DAY》,劇情觸碰最敏感的兩岸議題,前立委郭正亮直言,民進黨不敢搞法理台獨,但會搞文化台獨,就是洗滌人心運動、文革運動!郭認為,那個曲調根本就是日本軍歌!「我認為譜的曲就是日軍歌的曲!」
民進黨桃園市黨部主委僅黃傅淑香一人同額競選,最終以31.48%投票率下拿下4349票,順利當選。曾任桃園縣市議員和客家事務局長的她,熟悉地方民意和公部門運作,她提到2022、2024年民進黨在桃園選舉接連挫敗是因青年世代的不支持,她當選主委後將痛定思痛、深入檢討,廣開青年世代講座與活動,誓言「2026贏回桃園」。
我從小是喜歡念書的模範生,老師的評語是品學兼優、循規蹈矩。進入國中難免叛逆,校長要大家周末在操場宿營,相當可笑,被處罰站在升旗台反省示眾;也無法理解,訓導主任不講道理、喜歡用腳踹同學。高中忙著聯考,大家相安無事,倒是數學老師介紹《台灣政論》,思想多了可以自由馳騁的天地。
我從小是喜歡念書的模範生,老師的評語是品學兼優、循規蹈矩。進入國中難免叛逆,校長要大家周末在操場宿營,相當可笑,被處罰站在升旗台反省示眾;也無法理解,訓導主任不講道理、喜歡用腳踹同學。高中忙著聯考,大家相安無事,倒是數學老師介紹《台灣政論》,思想多了可以自由馳騁的天地。
伯公談到這裡,突然話鋒一轉,提到如果他繼續追求連任縣長,也許很多事情會不一樣。他如果出來競選連任,大概黨內不會有太多反對的意見,許信良先生應該也會支持,因為當初在省議會時,他們就是很要好的朋友了。伯公說許信良競選省議員時,沒有太多資源,競選辦公室就設在他的對面,當時他們兩個人聯袂作戰,聯合競選,天天在一起,沿街向選民拜票,這樣的畫面在當時是非常少見的,只要有伯公的地方,就會有許信良先生,外界也把這樣的情同手足、並肩作戰的關係視為國民黨團結的象徵。
立法院國民黨團9日舉行記者會,揭露客委會出資新台幣5700萬元拍攝電影《1977年的那一張照片》,然根據「客家委員會補助製作客家意象電影作業要點」第4項第2款規定只能補助1000萬元,藍委林思銘要求客委會,別做讓民進黨拿捏的傀儡。
立法院國民黨團9日舉行記者會,揭露客委會出資新台幣5700萬元拍攝電影《1977年的那一張照片》,內容描述中壢事件。藍委痛批,這部片大概率是要對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冷嘲熱諷,拍意識形態的政策片。藍委質疑,客委會對影片依法最高只能補助1000萬元,此片補助金已違法,拿公帑大搞認知作戰,替民進黨做大內宣獲取政黨利益。國民黨團呼籲客委會,不應拿國家公帑,淪為民進黨的文宣部,運用國家預算做民進黨中央的事。
台灣選舉,走過各種投開票的考驗。早年作票,1977年發生中壢事件。1992年黃信介親征花蓮選舉,被作票導致落後。
台灣選舉,走過各種投開票的考驗。早年作票,1977年發生中壢事件。1992年黃信介親征花蓮選舉,被作票導致落後。
2024總統大選將在本周六(13日)舉行,民進黨創黨元老林正杰表態,決定將票投給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並認為有兩種票可以改變選舉結果。
歷經10年的司法訴訟,兩蔣日記終於返國入藏國史館,其中《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於今年12月底編校出版,讓世人得以從蔣經國的角度一窺國際與台灣的風雲變化,今(30)日於國史館台北館區舉辦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國史館長陳儀深也贈書予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由基金會執行長陳純一代表受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