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供電瓶頸的搜尋結果,共14筆
針對民團及立委今(17)日召開記者會,質疑台電協和更新計畫可能引發基隆港安全甚至國安問題,台電強調,持續接受各界指教及地方意見,台電也將安全作為首要考量,並主動洽專家學者研究,絕對要求安全無虞。根據包括水工、化工專家的研究,以及實際從事基隆港引水工作者的經驗,協和更新計劃不論是儲槽安全,以及填地東移對港安及船隻入港的影響,均為安全無虞。
智慧電表建置進度超標,台電29日表示,今年6月已突破300萬具,達成今年預定目標,且已能涵蓋全台用電量的8成,未來也將以每年100萬具的速度逐年安裝,目標在2035年前完成智慧電表全面布建。
桃園市長張善政23日主持市政會議時表示,根據最近「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報告指出,桃園市的電力自給率達到137.7%,為六都第2名,完全可以滿足企業投資桃園用電需求,更是發展AI產業的首選,除了能夠自給自足外,更有餘裕可以發電給其他縣市使用。
台電23日表示,桃園市近年人口與用電申請增加,已逐漸造成供電桃園以北電網供電瓶頸,桃園市政府認為該說法是台電片面說詞,呼籲台電勿誤導產業對投資桃園產生負面障礙,實在是讓全力配合電力建設的桃園市政府無法接受。
電電公會日前報告桃園市電力自給率達137.7%,六都第2,桃園市長張善政今天就批評台電,拋出桃園以北地區不再核供5MW以上資料中心是誤導。台電對此表示,桃園近年人口成長逾3成,用電申請年成長11%以上,造成該地區形成供電瓶頸。
過去堅持台灣不缺電,現在改口「北部缺電」,但北部真的缺電嗎?行政院說北部一年有200億度缺口,問題是,北部的核一、二廠都還在,一年合計就可發出250億度電,更別說核四一年能發210億度電。只要修法解禁,不但不用求基隆市政府給蓋四接改協和,連隱藏的「北東限電危機」也一舉解除。所以北部是真的缺電,還是「非核家園」神主牌造成缺電?不言而喻。
桓鼎-KY(5543)與飛宏科技旗下電動載具充電設備解決方案子公司Zerova馳諾瓦在今(28)日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攜手合作拓展「EV充電站儲充整合方案」。看好海外市場電網升級,將同步拓展桓鼎能源儲能牆系統,增強電網韌性。
為推動淨零碳排,台北市政府與台北市商業會27日共同宣布「台北淨零101」3年計畫正式啟動,將於北市14大類場域,由產官學研緊密合作,進行101個有助邁向淨零的示範做法,包含綠色創能儲能、導入智慧科技、綠色商品與服務等減碳方案,但仍必須面對用電問題,台北市長蔣萬安喊話,希望中央能夠和地方攜手合作。
面對半導體與AI用電成長,經濟部預估2023年到2030年,用電會成長700 萬瓩,但台電新增機組容量就有910萬瓩,所以還有餘裕。不過台電表示,北部地區現在已出現供電瓶頸,接下來如果有新的網路資料中心(IDC)申設,只能建議先轉至中南部。
0403花蓮大地震震出結構堪憂的建築,還震出0415的限電危機。其實隨著AI應用以及電動車輛數攀升用電量大增,使備載容量持續降低,學者估計,今年將會產生30萬瓩供電缺口!
台北市目標2050淨零碳排,並制定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議員許家蓓23日指出,市府不僅推動電動公車成效有限,更可能落後高雄提出「氫能巴士」的可行性,她要求市府應及時跟進新技術。北市交通局則透露,公車業者與氫能巴士、加氫站業者正共組團隊,皆有表達強烈意願。
台北市目標2050淨零碳排,並制定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其中針對北市公車部分,交通局持續推動電動公車,不過因有限定車廠業者的補助資格,至今成效有限。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家蓓也提出「氫能巴士」的可行性,並強調目前高雄市政府也已經研擬規畫中,北市府應及時跟進新技術。對此北市交通局也透露,公車業者與氫能巴士、加氣站業者正在籌組聯盟,都有表達強烈意願。
台北市長蔣萬安將今年定為北市「交通安全年」,北市交通局與公車業者合作,3日在松德大樓啟用全國首座室內電動公車充電站,大都會客運也引進15輛Model T電動公車。交通局長謝銘鴻表示,室內充電站是交通安全年首發代表作,Model T電動公車也可增進交通友善;大都會客運向中央喊話,發展電動車是必走的政策,希望持續增加購車補助。
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前將今年定為「交通安全年」,台北市交通局目標去年底上路650輛公車也已達成,台北市松德調度站則於3日啟用,其中大都會客運引進15輛Model T電動公車,成為全國首座電動公車充電場站。交通局長謝銘鴻表示,室內充電場站是交通安全年首發代表作,在台電供電瓶頸區,也可緩解充電不足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