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原形食物的搜尋結果,共39筆
台灣每年新增1萬多名大腸癌患者,且有年輕化趨勢。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她的表妹婿在20多歲時,就確診大腸癌,他很愛吃豆腐乳等醃漬食物,更稱豆腐乳上方的辣油是「人間美味」,未意識到這樣的飲食習慣,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腸道慢性發炎,增加罹癌的風險像,她自己是絕對不碰豆腐乳等醃漬食物。
現代人生活充滿泡麵、香腸等超加工食品。減重醫師陳威龍表示,研究發現,吃較多超加工食品的人,生物年齡比實際年齡平均老了0.34歲,有2至4個器官老化的人,死亡風險增加2.3倍,如果想長壽,飲食應以原形食物為主,若已出現體重難控制、記憶力下降等加速老化警訊,建議及早就醫諮詢。
俠醫林杰樑過世12年,遺孀譚敦慈繼承遺志,持續對大眾推廣衛教知識,她說,自己最害怕罹患的疾病就是失智症,「我不想忘記這麼好的男人(林杰樑)」,為此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控制三高、吃原形食物與定期接種流感與肺炎鏈球菌疫苗,美國有研究顯示,打這2種疫苗能降低將近4成的失智風險。
國人喜歡吃保健食品。不過,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她曾經罹患急性肝炎、肝指數破萬,自此不吃保健食品,並強調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在肝臟發炎期間,絕對不要吃薑黃素、綠茶兒茶素萃取物、藤黃果、西黑升麻、紅麴、南非醉茄與印度人參這6種保健食品,因為有可能影響肝臟健康,很多人愛分享保健食品給他人吃,在她看來是很可怕的事。
明明不餓,嘴巴卻停不下來,可能不是意志力差,而是身體的油門卡住了。醫師蕭捷健分享案例指出,一名女子因壓力導致食慾停不下來,3個月內暴增7公斤,透過放鬆找壓力來源、蛋白質優先、蔬菜優先、攝取80%原形食物、睡好覺,成功在3個月內瘦下12公斤。
曾任三大醫學中心院長的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傳出已罹患失智5年,引發關注。造成失智症成因很多,包括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而研究發現若能落實「麥得飲食」,也就是多吃全穀雜糧、莓果、堅果、深色蔬菜、橄欖油、魚等,能減少53%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減緩大腦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
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哈佛最新研究發現,吃較多超加工食品的人,例如香腸、即食麵、早餐穀片、三合一咖啡,出現巴金森氏症先兆比例,是少吃族群的2.5倍,這些先兆包括了慢性便祕、白天嗜睡、身體莫名疼痛、睡夢中會突然大動作等症狀,研判這類食品,可能讓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進而損害大腦。
現代人工作忙碌,肚子餓或嘴饞時,常會在超商選購食物。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推薦可優先選擇水煮鮪魚罐頭、椰子水與即食毛豆,他表示,這3種食物,是常常被大家忽略,卻健康又好吃的食物,尤其是即食毛豆,是非常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可以當成首選點心。
現代人常因忙碌,很難每天吃到多種水果。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她都是一次切好4天份的水果,分裝於保鮮盒、置入冰箱,每盒都有4種水果,每天早餐吃1盒,省時又方便,她並指出,有研究發現,水果削皮後,在1周內營養價值都不變,但提醒別在空腹或在晚上吃水果,以免容易脂肪肝與不易控制血糖。
很多人為了減肥不吃早餐,只吃午晚餐,這樣的方法真的好嗎?減重醫師蕭捷健指出,早餐不僅要吃,還要吃對,「高蛋白低碳水」的吃法不僅可以讓人自然減少每日的卡路里攝取量,還能穩定血糖、增肌減脂。此外,外食族在超商挑選時,除了地瓜等原形食物,也可以選擇關東煮的白蘿蔔、各式菇類來增加飽足感
38歲女歌手林芯儀從《超級星光大道》第3季獲得亞軍後,進軍演藝圈,被封「億萬歌姬」。昨(4日)她在NPC WORLDWIDE與IFBB PRO LEAGUE聯合主辦的健美比賽中,榮獲女子健身模特兒的全場總冠軍,成為首位拿下此殊榮的台灣人。
冬至剛過,時序已正式進入冬季,中醫認為冬至是陰氣最盛、陽氣初生之時,正是以溫補膳食滋養腎氣的最佳時機。歐美也有相同概念,認為冬季就要預防疫病,尤其是近年的流行性感冒與covid-19,營養師建議多攝取纖維、維生素C及D、鐵和omega-3脂肪酸,以及克菲爾等發酵食品,或太陽星全效克菲爾益生菌A+等保健食品,有助調節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
五穀雜糧被認為是健康食物。不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有位50歲婦人,一向注重養生,近3個月來,卻常過敏、冒蕁麻疹,小便都是泡泡,經他問診後,發現婦人最近早餐改吃五穀粉,才會過敏大暴發,他指10大易致過敏的食物中,全穀雜糧就佔了5種,有莫名過敏的人,可檢視自己是否踩雷。
聚餐是忙碌生活中的小確幸,尤其年底聚餐應酬多,美食當前,實在難以抵擋。因此市面上有許多阻斷系列的產品,成份五花八門,例如白腎豆、山苦瓜、洋車前子、非洲芒果籽等,不過在吃這些產品之前,應該先弄清楚成份功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無毒教母譚敦慈年過60歲,沒有三高、健檢報告也都沒有紅字,她表示,要健康就是做對2件事,「吃的健康」與「適度運動」,吃得健康是指只吃原形食物與足夠的蛋白質,適度運動是指每天走路10公里,她也提醒,水果別在晚上7點後吃,以免脂肪肝。
吃蔬果有益健康,但也要適量。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分享有位40多歲銀行女行員,每天吃足9份蔬果,卻發生心肌梗塞險些喪命,他進一步了解後,發現女行員是1天吃9份水果,水果中過高的果糖,讓她的三酸甘油酯高達500~600mg/Dl,是常人的3、4倍高,研判這就是造成女行員心肌梗塞的主因。
燕麥奶是許多人的早餐選擇,不過,前台大醫院醫師蒼藍鴿實測發現喝下市售375ml的燕麥奶,血糖1小時內,從80多mg/Dl,飆升1.2倍到181mg/Dl,又於1小時後,降回原點,血糖上下劇烈波動,他直言很可怕,並指燕麥奶蛋白質低、糖份高,建議不如喝無糖豆漿,不僅血糖較平穩,還比較有飽足感。
很多人減重靠喝綠茶與錙銖計算熱量,減重醫師李唐越以他的經驗,告訴大家這沒有效,他是靠著吃「原形食物」與「動態生活」2原則,從94公斤減重到70公斤,狠甩24公斤。他表示,減重外食最好的選擇就是超商,茶葉蛋、雞胸肉都是原形食物,若沒時間進健身房,他會以爬樓梯來代替運動,讓生活充滿動態。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飲食不正常,因此許多人健檢後,最常亮紅字的就是體脂與血脂,這兩項指標成為健康隱憂,縱使體脂和血脂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每當體重增加,血脂也可能增加,肥胖者有高血脂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0-30%。若忽略健診紅字,血脂異常升高,將成為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逛夜市是台灣特有的文化,但吃一輪下來恐怕熱量爆表,專家提醒,魔鬼往往藏在細節中,夏天應景的剉冰、豆花正是夜市的隱形熱量之王,它吃來雖然清涼爽快,但若是選擇花豆、珍珠等餡料,一碗熱量恐怕飆破1000大卡,比一個便當還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