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學歷貶值的搜尋結果,共24筆
台灣缺人才,不僅是服務、科技產業的困擾,連財團法人學術機構要聘雇高學歷研究員都快找不到!立法院預算中心根據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114年度預算評估報告示警,今年研究人力遠低計畫聘用者,恐有人才斷層或流失之慮,且這個問題還存在已久,因為近8年來都有這樣的現象,宜研謀善策,逐步調整組織及人力之配置,積極培育更多編制內研究人力,才有利國家智庫永續發展。
在今年慶祝國慶大會中,總統賴清德認為「今年是台灣崛起的一年」,除了指出經濟成長領先亞洲其他小龍達到5.1%,就業狀況也是25年來最好,股票市值超過3兆美元,外匯存底首度突破6千億美元,此外,未來也要擴大AI產業投資,加強量子科技、矽光子與機器人三大關鍵技術研發。另一方面,政府將針對年輕族群提供包括:免除高中學費、補助私立大學學生學雜費、免除單身租屋所得稅、育兒津貼等政策。
近日台北捷運再度出現「優先席」爭議。一名婦人於上月29日要求坐在優先席上的年輕人讓座,並以手提袋揮擊座位上年輕人,該年輕人竟怒踹老婦,引發社會熱議。
近日台北捷運再度出現「優先席」爭議。一名婦人於上月29日要求坐在優先席上的年輕人讓座,並以手提袋揮擊座位上年輕人,該年輕人竟怒踹老婦,引發社會熱議。
AI時代來臨,民眾都擔心被科技取代,學生在選擇未來方向上也更謹慎,電商達人486先生表示,有位朋友的小孩分數能念北一女,最後卻報大安高工,他說完全能理解這樣的選擇,因為即刻起會有越來越多工作被AI取代,一旦選錯可能畢業就失業。486先生直言,過去普遍認為高分就要念明星學校,但隨著民眾對AI浪潮的理解加深,開始有學生去讀高職或技專,因為「一技之長」和「跨領域能力」更具競爭力。
6月驪歌響起,校園到處都是離情依依的畢業生,炎炎夏日下,父母們總算等來了孩子成龍成鳳的里程碑;對這批新鮮人而言,求職壓力和人生挑戰即將接踵而來。但不幸的是,他們正迎來的非常可能是一個前所未見的文憑貶值潮。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2至27歲的大學與MBA畢業生的失業率直逼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水平。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更大聲批評,問題的關鍵是川普政策的反覆無常,所有一切讓今年的畢業生必須承受時代動盪的「畢業即失業」壓力。
據《鳳凰WEEKLY》報導,又到一年畢業季。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和企業用工難的矛盾,是每年七八月固定不變的熱門話題。不過,今年的互聯網,話題發生了某種轉變:「我一個大學生,你讓我種地/養羊/進廠?狗都不幹。」「幹,狗不幹我幹。」
政府最近對於與中國大陸高校的交流與學歷採認問題愈發嚴格,從不承認「統戰部」直屬學校學歷,到將「國防七子」列入黑名單,讓台灣的高等教育陷入政治干預的陰影之下。
校史可追溯到北宋年間、已故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的母校蘇州中學,最近公布優秀畢業生錄用名單,13個教師職位中,有8人是博士,5人是碩士,當中10人均畢業於清華、北大等大陸頂尖名校。名單一出,引起網友關注,甚至認為這反映大陸「內捲」嚴重。
今年中國大陸公務員考試的報考人數創下歷史新高,達341.6萬,競爭比例突破歷史紀錄。據美國之音分析,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公務員成為了穩定職業的首選,尤其在經濟不確定和就業壓力巨大的背景下,政府透過增加應屆畢業生的工作機會來緩解就業困境。然而,公務員工作雖然能提供穩定收入和保障,卻也可能讓年輕人失去與私企的競爭機會,同時部分地方政府也面臨工資支付困難的風險,因此,這為未來的公務員職務增加了不確定性。
美國準總統川普宣布,提名麥馬洪(Linda McMahon)出任教育部長,她相當強調技職教育的重要性,曾批評美國當今的大學學歷貶值,無法滿足企業用人的需求。
中國碩博士研究生報考、在校人數近年來迅速攀升。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16日以〈中國研究生大躍進,「本研倒掛」瞄向解決就業還是高等教育升級〉為題,進行探討。
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等名校在內,大陸絕大多數985名校在2024年度碩博士班招生均大幅超越學士班新生人數,而台灣近年研究所報讀人數下滑,台灣教育界人士認為,大陸學子求學需求旺盛,可被視為台灣的大好時機,建議抓緊機會,啟動陸生招生,便能以此逐漸恢復兩岸常態交流,讓大陸感受到來自台灣民間的善意。
隨著ESG熱潮興起,各式課程伴隨著證照又風起雲湧,例如:永續管理師、碳管理師、溫室氣體盤查主導查證員等,再度炒熱了人才專業證照的市場,許多人開始問,這些專業證照真的有用嗎?可以為個人謀職甚至爭取加薪嗎?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以4成的得票率贏得2024年大選,能在三強鼎立中殺出重圍實屬不易,然而相較於2020年他以副總統身分參選那次,明顯看到執政黨有青年票大量流失的問題,因此選後政黨便以「投資未來世代」為名舉辦青年論壇,企圖日後透過政策贏回年輕人的支持。從陳水扁總統開始,每回的政黨輪替都與青年低薪有關,遺憾的是這次民進黨的青年論壇結論竟沒有低薪對策。
台大國發所之前爆發一連串政治人物論文抄襲醜聞,重創名譽,所方在昨日公告的「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品質與管考準則」提到,專任教授每人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立委葉元之認為,形同「開後門」的做法,讓外界忍不住質疑,是否還是要讓素質低的政治人物進來洗學歷。
AI浪潮來襲,專科知識已無法確保學生能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職涯挑戰,相反地,源於19世紀、為培養獨立思考、超國界、跨領域學習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課程更顯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