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尿液逆流的搜尋結果,共13筆
俄羅斯莫斯科15歲少年馬克西姆(Maxim)因尿液逆流接受手術,但醫師忘記取出導管,術後僅2小時出現劇痛卻被送回家,數月後病情惡化,轉院才發現導管遺留體內,如今須終身服藥,恐需腎臟移植。家屬已提告索賠1億盧布(約新台幣3.6億元);診所則否認責任並反控積欠醫療費,案件正進入司法程序。
國防醫學院與三軍總醫院在2025亞洲生技大展合作展出8項專利技術,展現軍陣醫學轉化為健康智慧醫療能量。其中,研發多元化微生物及免疫學實驗輔助教學系統的國醫微生物及免疫學科暨研究所副教授林文智表示,該系統結合虛擬實境技術,創造真實模擬情境,並透過電腦系統即時評估學生實驗操作的正確性及提供回饋,全面提升微免學課程教學效能。
2025亞洲生技大展昨日盛大登場,國防醫學院與三軍總醫院共同展出8項專利技術,其中,國防醫學院發表的模擬訓練系統,透過虛擬實境(VR),讓學生熟習靜脈注射的流程,並結合心情日記平臺等設計,便於學生與老師進行課後溝通;另三總尿管連接泵裝置等多項專利,可大幅提升護理人員臨床照護的效率與安全性,展現軍陣醫學研發豐碩成果。
民眾多少都有過尿急卻無法立即去上廁所的狀況,對此,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表示,膀胱雖有一定的彈性,但若是膀胱開過刀或是因為車禍受過傷的人,憋尿憋太久有可能導致膀胱破裂;他說一般正常人雖然比較不會出現膀胱破裂的情形,但如果膀胱壓力太大,尿液會逆流回腎臟,造成腎臟水腫,長期下來可能會面臨腎衰竭、洗腎的危機。
屆齡退休的曾先生近日突然下腹脹痛難以忍耐,困難排尿,趕緊到東元綜合醫院泌尿外科門診求助,經醫師戴順慶檢查,赫然發現,一個微小結石就卡在膀胱出口處,800毫升的尿液撐大膀胱,甚至向上回流至腎臟,醫師迅速執行內視鏡鈥雷射碎石手術精準碎石,術後隔天出院,讓解尿一路通暢。
很多人都習慣用力解尿,小心此舉對身體危害甚鉅。對此,泌尿科醫師王建勝指出,用力解尿雖然可以讓尿速變快,但那並非膀胱的力氣,而是來自於腹部肌肉對膀胱的施壓。要注意的是,男性若需要用力解尿,很可能是攝護腺肥大所致;而女性長期用力排尿,恐增加子宮脫垂的機率。一旦發現任何排尿異常,都應盡快至泌尿科檢查。
一名女子出外旅遊,到了當地因怕公廁不乾淨,便把坐式馬桶當成蹲式馬桶,半蹲著解尿,以避免屁股碰到馬桶坐墊。怎料後來她出現血尿、發高燒的情況,就醫一查確診腎盂腎炎,最終住院治療打了14天的抗生素。醫師表示,半蹲式尿尿會令骨盆底肌無法放鬆,導致尿液殘留在膀胱中,進而增加感染風險。
77歲的高姓老翁因排尿困難到頭份市為恭紀念醫院泌尿科求診,經泌尿科主任邱基旭檢查後發現,他的左側輸尿管靠近腎臟位置有一顆直徑1.8公分的結石,已導致中度腎積水。經與本人及家屬充分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軟式輸尿管取石手術」來治療腎結石,手術後恢復情況良好,高姓老翁在術後第二天就出院返家。
因為外傷導致的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存活機會與病人受傷時的年紀,受傷的部位以及受傷的程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有密切的關連。病人的存活尤其仰賴復健期的動機強烈與否,以及在早期復健以後是否有規律地接受追蹤調查。
一名60歲男子因射精時會疼痛、出血,且偶爾發生血尿,加上長期排尿不順、尿流細又慢而求診,結果檢查發現有輕微攝護腺肥大、鈣化結石的情況。醫師表示,攝護腺鈣化是男性常見疾病,大約75%的中年男性都有,可能症狀包括陰莖或陰囊脹痛、射精疼痛,甚至性功能障礙、精液檢驗值異常等。
台中62歲張女士年初健檢發現左側輸尿管有1.2公分結石,進一步檢查更意外發現她擁有3顆腎臟且單側有「雙套集尿系統」,經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後,腎功能未受損,定期門診追蹤。醫師19日提醒,單側雙套集尿系統患者泌尿道感染與尿液逆流機率更高,提醒患者每日要喝至少2000cc的水避免感染。
台中1歲半楊小弟出生後2度因泌尿道感染就醫,經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是先天輸尿管異常造成尿液逆流,不但腎臟發炎、左腎還明顯比右腎小30%,透過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轉診,經接受輸尿管整型手術後,腎功能恢復正常;楊爸爸說,兒子術後尿量恢復、換尿布時明顯感到尿布變重,那種感動無法形容。
千萬別小看解尿姿勢,錯誤的小動作恐對健康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對此,馬偕醫院泌尿科醫師陳鈺昕列舉5種解尿NG行為,像是男性過於用力解尿、尿一半中斷、踮腳尖排尿,以及女性半蹲或腳懸空排尿,都要特別注意,長期下來恐導致尿路感染、尿失禁,甚至腎臟病變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