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崔洪建的搜尋結果,共17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上個月,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以「行程安排問題」為由,推遲了訪華行程。但不久後,瓦德福又主動約請中方通話,強調德方高度重視對華關係,期待在中方方便時間盡早訪華,就兩國關係等重要問題深入溝通。
剛過去的7月,中國駐歐盟使團方面曾就「歐洲議會個別議員訪台」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對歐方提出嚴正交涉,稱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觀察者網引述香港《南華早報》15日援引專家分析,在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之際,台海問題正從過往的「外交程序性議題」逐漸演變為牽動雙邊關係的核心敏感點。中方對歐盟及部分成員國擴大與台灣地區的非正式往來、甚至試圖模糊「一個中國政策」邊界的動向高度警惕。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日在布魯塞爾與比利時首相德威弗(Bart DeWever)舉行會晤,開啟為期一周的歐洲訪問行程,同時也為不久後將舉行的中歐領導人峰會做鋪路。與此同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於近日出席在巴西舉行的金磚峰會,這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首次缺席。
第十次中英戰略對話13日在倫敦舉行,就下一步雙邊交往合作的路線圖達成了共識。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分析稱,這為中英定下交往合作路線圖,將對中英關係重啟發揮重要推動作用。
澎湃新聞14日報導,主題為「多極化」,聚焦歐洲以現實態度重新看待世界格局的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2月14日至2月16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行。14日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將出席「中國專場」發表演講,結合會議主題就重大國際問題說明中方立場。同日將舉行七場中國議題系列邊會。
大陸集合頂尖涉歐智庫做出研究報告《多極化世界中的中歐關係》,近日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同時舉行「中國歐洲研究智庫網路」成立儀式。
中歐之間的電動汽車爭端經歷波折和紛擾,雙方正試圖撥開層層雲霧。近日,中歐技術團隊在北京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價格承諾方案的內容進行了5輪磋商,取得了「技術性進展」。中歐雙方11月8日均表示,在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大幅加徵關稅的決定生效後,雙方的磋商仍將繼續進行。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集合各涉歐智庫做出研究報告《多極化世界中的中歐關係》9日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同時舉行「中國歐洲研究智庫網路」成立儀式。
近期歐洲宣布對大陸出口新能源汽車加徵關稅,據路透報導,這引來大陸官方通知汽車製造商,停止對支持額外加徵關稅的歐洲國家進行重大投資。隨後彭博報導傳出,歐盟決定派遣官員赴北京舉行會談,希望找出對大陸加徵關稅的替代方案,但也指出計畫仍有待敲定,且達成替代協議仍很複雜。
中歐貿易紛爭難解,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近日表示,中歐需要透過重啟對話與認知,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並管控競爭;當前雙方經貿摩擦尚處在第一階段,仍為妥善解決糾紛留有視窗期,完全可以妥善解決眼前這場經貿摩擦,避免給中歐經貿關係和整體雙邊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今年底揭曉的美國總統大選,將牽動未來國際格局。外媒引述美國情報機構指出,中國領導人認為無論是拜登或是川普贏得大選,對中方幾乎或壓根沒有什麼好處,因此對兩位候選人沒有明顯偏好。
中歐貿易紛爭難解,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24日表示,中歐需要透過重啟對話與認知,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並管控競爭;當前雙方經貿摩擦尚處在第一階段,仍為妥善解決糾紛留有窗口期,完全可以妥善解決眼前這場經貿摩擦,避免給中歐經貿關係和整體雙邊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訪問法國,這也是習睽違五年再次訪問歐洲,盼加強中歐關係。不過學者分析,今年歐洲議會選舉與美國大選結果,可能成為中歐關係「不穩定因素」,倘若川普「捲土重來」,極可能加深歐洲對美國疑慮,更加強調獨立自主,尋求與中國更多合作。而雖然極右力量在上升,但預料6月歐洲議會選舉,應不至於對中歐關造成太多衝擊。
中歐關係尋求更緊密發展之際,今年歐洲議會選舉與美國大學結果卻可能成為中歐關係「不穩定因素」。大陸國關學者分析,倘若川普「捲土重來」很可能加深歐洲對美國的疑慮,更加強調獨立自主,尋求與中國更多合作。而雖然極右力量在上升,但預料6月歐洲議會選舉,應不至於對中歐關造成太多衝擊。
5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式開啟對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三國的國事訪問。
針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歐洲行,大陸國關學者指出,習近平此次訪歐,是中歐關係自2022年底以來持續趨暖的最新發展;是國際局勢急劇變化背景下,中歐共同維護國際秩序穩定的重要努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日上午11時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這將是2019年以來,歐盟領袖首次和習近平面對面會談,這次會議預料聚焦反補貼等貿易事務、俄烏戰爭、以哈戰爭、中東問題和台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