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房地産的搜尋結果,共19筆
日前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2024年國際收支數據顯示,外資淨流出規模則達到創紀錄的1684億美元,外資企業直接投資淨流入金額大幅下滑,創下1992年以來最低值。日媒對此分析稱,外商對大陸直接投資比起峰值時期的2021年減少幅度達99%,外資大量撤離中國主要原因是經濟減速以及外商對「間諜問題」的擔憂。
近日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方針後,外界預期人民幣將迎來一波貶值浪潮,作為長期利率指標的10年期國債的中美收益率差,已擴大至2002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全球貨幣市場已經開始試探中國對人民幣貶值的容忍程度。
中國電商「雙11」促銷活動11月11日迎來最後階段,今年的購物節長達1個月,創歷史最長紀錄。最大網商阿里巴巴集團投入300億元(人民幣,下同)優惠券,但儘管如此,由於經濟放緩,民眾消費仍未能恢復過去的熱度。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70個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價格平均比3年前的峰值下降8%。房地產銷售長期低迷,許多人關切房價何時可以觸底。北京大學學者指出,若以日美等國的住宅泡沫破裂作為參考,目前大陸房價尚未充分下降,應該要比峰值下降4成才會見底。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70個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價格平均比3年前的峰值下降8%。房地產銷售長期低迷,許多人關切房價何時可以觸底。北京大學學者指出,若以日美等國的住宅泡沫破裂作為參考,目前大陸房價尚未充分下降,應該要比峰值下降4成才會見底。
隨著2024年上半年經濟資料即將揭曉,大陸經濟專家普遍認爲,第二季大陸外需邊際回暖,消費整體繼續復甦,投資保持平穩,預計第二季GDP同比增長5.1%,上半年累計同比增長或高於全年目標。
大陸A股4日震盪調整,上證指數收報2,957.57點,跌0.83%。深證成指收報8,673.83點,跌0.99%。創業板指收報1,647.22點,跌0.78%。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從5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來看,68個城市比上月下降,僅2個上漲。由於銷售低迷,平均降幅創出了2014年10月以來的新高。雖然政府提出購買庫存住宅和取消住房貸款利率下限,但目前效果依然不明顯。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聯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全球金融市場正日趨緊張,通貨膨脹的陰影揮之不去,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正處於衰退期邊緣,排名第2的中國正面臨艱難的時刻,它的去槓杆化將決定經濟復蘇的成果。
據高盛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大陸民營房企在交付預售住宅方面仍面臨約4兆元(人民幣,下同)的資金缺口,加劇大陸房地產業面臨的困境。而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的銀行提供信貸支持總額僅為4690億元,只及資金總缺口不到12%,仍遠低於執行「保交樓」政策所需的金融支持。
《日本經濟新聞》發布2024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的預測平均值為4.7%,雖然比上次在3個月前的調查高出0.1個百分點,但其經濟增長的趨勢依然疲軟,加上房地産不景氣和美國總統大選等風險因素,整體經濟前景充滿未知數。
中國與俄羅斯近幾年分別面臨通貨緊縮與戰爭造成的經濟社會衝擊,愈來愈多的富豪有長期居住外國的打算。據日媒報導,近期東南亞渡假勝地與高檔住宅市場呈現出繁榮景象,買家主要來自中國及俄羅斯等國的富裕階層,業者認為這兩個國家的富豪們在外國長期居留的需求正在高漲,其中有些中國買家則可能是因大陸房地產蕭條而轉向東南亞炒房。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月29日公佈的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人均名義國民總收入(GNI)以美元計算為12597美元。由於經濟低迷和人民幣貶值,比上年下降0.1%,為29年以來的首次減少,讓中國進入高收入國家進程暫時受挫。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初被上海擠下亞洲最高市值的東京證券交易所,經過3年半後,於1月11日重返亞洲市值最高交易所。日媒分析稱,國際資金回歸日本與逃離中國的趨勢,帶來了亞洲兩大交易所市值排名的逆轉現象。
中國經濟最壞情況會有多糟?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發佈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如果發生房地産價格暴跌引發金融危機,按包含物價波動的實際增長率來看,其經濟將長期處於1%左右的低增長率,如此一來「到2035年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翻一番」這一長期目標的實現將變得極為困難。
中國出口商品正在大幅降價正在快速影響國際貿易結構,其中鋼材、汽車等主要産品有7成的單價下降。日媒分析稱,中國內需不振,企業在國外低價銷售過剩庫存的趨勢加強。佔全球産量份額較高的中國降低出口商品價格可以緩解其他國家通膨壓力,但是低價攻勢也可能演變為新的貿易摩擦。
有「摩天大樓」之稱的超高層大樓是反映經濟的一面鏡子,許多國家和地區視其為經濟實力的象徵,也有人認為它是經濟過熱與虛榮心過度膨脹的指標。目前全球已建成超過300米的「超高層建築(Supertall)」總數達173座。其中最高的前50名當中,有半數位於中國,它們也是中國數十年經濟榮景的最具體象徵之一。而在全經濟陷入衰退陰影時,超高層摩天大樓前途都很難樂觀。
香港商業房地產持續低迷,就連國際投行高盛想要將持有的香港辦公大樓出售,都因為欠缺買家承接,驚傳要祭出大降價策略,要價下調至少3分之1至約9億港元(約新台幣37.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