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北市幼兒園的搜尋結果,共15筆
新北市議員陳乃瑜接獲陳情,某私立幼兒園也發生教保員疑似不當管教情事,17日質詢時痛批,市府對托育環境的監督失靈,讓家長與孩子都陷入恐懼與不信任的陰影之中,並公布疑似不當管教的錄音檔,要求教育局立即全面清查並檢討機制。教育局說明,9月5日接獲該私立幼兒園疑似不當對待通報後,立即派員稽查,並啟動調查程序。
新北市議員周雅玲今(7)日在新北市議會上指出某幼兒園有幼生疑似被教師不當對待,去年11月和今年3月出現不明傷痕。新北市教育局張明文表示,雖然該幼生、幼生主要照顧者均未接受訪談,但教育局已依法處理,並將教師調離現職不再接觸任一幼生,依新事證調查盡速釐清確認。
新北市114學年度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招生簡章已於本月11日正式上線,全程採線上作業辦理。新北市教育局提醒寶爸寶媽,5月16日上午10時起至5月22日下午4時止開放報名,錄取以「抽籤分發」決定,不以報名先後排序,應把握期限儘早完成登記。
為強化幼兒園教保人員對輔導與管教的正向認知與法規知能,新北市教育局今(12)日邀集近300位新北市私立幼兒園園長及負責人參與「幼兒園輔導管教法令宣導研習」,宣示「新北幼教心幸福運動」啟動。透過常見的園所輔導案例,深入解析兒少法規與正向輔導管教策略,提供教學現場明確指引。預計2026年前,新北市幼兒園將全面完成專業研習。
為滿足家長對特教生課後照顧托育需求,新北教育局積極推動公立國小及幼兒園課後照顧服務,教育局長張明文今(23)日前往秀山國小附幼與特幼生共慶農曆新年、創作春聯,鼓勵國中、小及幼兒園推動集中式特教班課後照顧「1人有需求即評估開辦」,對弱勢幼兒提供免收費服務,為特教生打造更完善的學習環境。
新北市2024「幼教之光」共有68件方案參賽,經過評選共甄選12件優秀作品,包含特優1名、優等3名及佳作8名,展現各具特色的創新教育理念與教學成果。雙溪國小附幼「銀幼教育」創新課程獲選為特優獎,獨得最高4萬元獎金,將參與教育局辦理特色課程分享會進一步推廣優質教學成果,提升新北幼兒教育品質與多元發展。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去年6月在新北市幼兒園餵藥事件解讀錯誤,遭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認定為不實訊息,致當時參選總統的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民調大跌7%,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告發招男涉嫌違反《總統副總統選罷法》,台北地檢署調查後認定招罪嫌不足,不起訴招男。
新北市教育局每年皆會採購畢業禮物致贈全市約3萬名幼兒園畢業生,不過新北市議員彭佳芸指出,近期陸續接獲家長反映,表示今年致贈的環保餐盒品質不佳,使用沒幾次就碎裂、湯匙設計不良等;教育局回應,若正常使用後因原物品瑕疵導致破損,皆立即請廠商協助更換處理。
新北市某幼兒園去年發生餵藥案,監察院今(22日)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通過糾正新北市政府。國民黨則在臉書痛批,國家機器護賴清德總統厚臉皮,造謠新北幼兒園餵藥案,連監察院也政治追殺。
台北市幼兒園爆發狼師性侵女童事件後,又有新北市幼兒園發生師長不當管教對孩童施暴,引發社會眾怒,今日新聞NOWnews《社會now什麼》主持人黃豪平在節目中提到,其實3到6歲的小朋友都還在學習語言表達,國外就曾經有案例,是父母拿洋娃娃要孩子模擬和老師的互動,才察覺到孩子遭到老師涉嫌猥褻性騷,黃豪平認為親子之間更應該大方地談「性」, 「我小時候也幾乎沒有被教導過如何跟異性相處,到24歲才交第一個女朋友,印象深刻,曾經訪問過一個性觀念十分開放的媽媽,很小就跟女兒聊性相關的話題,當女兒有初次性體驗時,父母也能掌握,避免憾事發生」。
新北市新莊區瓊英巷內的幼兒園門口,今天(8日)下午突然有一群人圍繞一輛車,不斷大喊「下車、趴下」,附近在睡午覺的民眾紛紛被吵醒下樓查看,了解後才知道,原來是警察抓人,所幸逮捕過程相當順利,沒有造成附近住戶財損或傷亡。
台北市「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爆發疑食物中毒案風暴延燒,目前累計11例疑似個案,且有2人死亡。台北市衛生局已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情節重大足以危害人體健康之虞,移請檢調偵辦。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認為,這事件不要只有衛生偵辦,刑事警察也應該進場偵辦。因為這次都是我們常見的食材,比起過去衛生單位處理的食安事件,算是比較不單純的地方。
新北市為推動幼兒教育的永續發展,採用幼兒園、家庭與社區合作模式,規劃百場系列適合親子參與的親職活動,透過家庭互動與友善共融,共同打造新北幼兒好幸福的願景。
雖然行政院食安辦昨晚公布台糖「安心豚梅花冷凍肉片」最新複驗結果,皆未驗出瘦肉精西布特羅,但消基會指出,本次事件絕不可以「含量不高」為由等閒視之,應將其視為國內食安重大威脅的警鐘,呼籲國內的檢驗與認證制度,應立即補漏。
新北市深坑國小附設幼兒園榮獲112年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競賽金質獎,以「Well!一口希望的井」為主題榮獲佳績。課程以「擁抱古井.守護生命.點亮深坑.照亮世界」為願景,強調生活經驗與社區的連結,從家庭到社區、人際到國際,並以全球視野引領在地行動,培養新一代的地球村公民。課程不僅受到親師生高度認同,更為當地文化產業注入新活力與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