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普拉薩的搜尋結果,共21筆
泰王太后詩麗吉(Thai Queen Mother Sirikit)24晚間病逝,享壽93歲,泰王瓦吉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宣布將以最高榮譽舉行葬禮,全國上下進行為期一年的服喪。對此有網友貼出在當地Uniqlo店家的照片,直呼公關反應實在太快。
廣受泰國民眾愛戴的王太后詩麗吉24日於曼谷辭世,享耆壽93歲。她17歲嫁入王室,常隨泰王出訪,優雅出眾,以服飾帶動農村與手工藝復興,長期投入偏鄉貧窮問題,推動環保動保,活躍慈善事業超過40年,因病退隱多年聲望仍高。泰國王室服喪1年,全國公家機關降半旗、娛樂場所停業1個月,政府要求官員哀悼1年,總理為此取消出席東協與APEC峰會。
澳洲悉尼發生一起酒駕嚴重車禍,一名年輕的華裔女子被指控駕駛一輛價值高達60萬澳元(約新台幣1170萬元)的勞斯萊斯,於玫瑰灣一條車流量大的道路上,失控逆向駛入對向車道,與一輛賓士轎車發生正面撞擊,導致賓士車的駕駛身受重傷,緊急送醫治療。
美媒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打算在與美國總統川普的對峙中,堅持強硬立場,因為習意識到自己的地位正在加強。分析人士稱,因為美國的政治壓力和華爾街的動盪,中國政府在賭自己比川普政府更能承受貿易戰的痛苦。
美國總統川普透過加徵關稅,向世界其他地區宣戰,已使全球金融市場陷入恐慌,升高了經濟衰退的風險,也破壞了使二戰後世界大部分地區保持商業穩定的政、經聯盟。
星期一開始,來自印度各地的數百萬,甚至更多的印度教信徒、神秘主義者和聖男女,將湧向北部城市普拉亞格拉吉(Prayagraj),他們要參與「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聚會」的大壺節(Maha Kumbh festival)。前綴的「Maha」,就是佛經常聽到的「摩訶」,意思是「偉大」;Kumbh指的是天神的水罐、水壺,裡頭裝的是不朽甘露,這個節慶大約3年一次,但是12年的周期最盛大,今年的大壺節就是最盛大的。
近日,印度南部卡纳塔卡邦(Karnataka)發生一起夫妻之間的「虐待訴訟」,一名已婚婦女因為不滿丈夫對寵物貓的關愛過度,「寵牠多過寵她」,憤而對丈夫提起刑事訴訟,引用法條狀告丈夫「虐待」,結果卻被法官當庭嚴厲訓斥。
美國準總統川普宣告上任首日,即點燃關稅戰火!他以解決非法移民及毒品問題為由,將對北美貿易夥伴加拿大和墨西哥全面徵收25%關稅,中國產品則額外加徵10%關稅,這項措施持續有效,直到芬太尼(Fentanyl)等毒品及非法移民不再入侵美國。美元受此激勵勁彈,亞股、亞幣倒成一片。
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揚言要重新對中國再掀起一場貿易與關稅大戰,不過他應該很快會發現,現在的中國與8年前已大不相同:中國正面臨房地產與債務危機造成的經濟停滯,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正在逐漸減少。如果川普再掀起貿易戰,中國大陸將被迫進行反制,並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亞馬遜及沃爾瑪旗下電商事業Flipkart因與三星電子、小米及一票手機製造商合謀,在各自的電商平台銷售獨家商品而涉嫌市場壟斷,近日遭到印度主管機關提告,若最終裁定違法,將面臨罰金並強制改正商業行為。
專家說,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提議,要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達100%的關稅,並對所有其他進口商品全面徵收10%-20%的關稅,而民主黨對手賀錦麗大致可望沿用拜登的關稅政策。
泰國素林府(Surin)近日發生一起巨蟒吃雞的恐怖事件,等到雞舍主人發現時,已經有2隻雞被蟒蛇生吞下肚,且蛇身明顯凸起,一度飽到蜷縮在角落跑不動。
這裡諷刺的地方在於,儘管其他強權早就覺得尼泊爾處在北京的影響力範圍內,尼泊爾自己卻沒能從這關係中得到多少收獲。國內政治運作和黨派利益,是尼中關係在加德滿都這邊的一個關鍵特色。舉例來說,尼泊爾在新冠肺炎肆虐的高峰期間,把任期只剩幾個月的駐中國大使召了回來。該名大使沒有諮詢加德滿都就與中方協商了滯中尼泊爾留學生返國事宜,這讓當權派不悅,但他也是尼泊爾共產黨內部變革的受害者。又或者如下面這個例子:尼泊爾的國籍航空沒有分配到飛往中國的班次,但一家管理階層和奧利走得很近的私人航空,就有獲得飛往中國五個目的地的路線。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尼泊爾無法啟用它的新友誼來從中國獲取高階醫療設備,也一樣反而得仰賴與尼泊爾執政黨有著暗中連結的私人供應商。
美國宣布提高對中國電動車、關鍵礦物等的進口關稅後,暗示若有中國車企試圖把廠房遷移到墨西哥以規避進口關稅,可能進一步加徵關稅。此外還有專家示警,越南也可能成為中國「洗產地」目的地,需嚴加防堵。
美中貿易戰升溫,美國總統拜登14日宣布提高一系列中國進口產品關稅,專家預估此舉將會加速中國繞道墨西哥及越南,意味著中國廉價商品依舊可以進入美國市場,新關稅措施影響有限,不過,若歐盟未來仿效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祭出高關稅,屆時便會構成巨大衝擊。
美國昨(14)日宣布對包括電動車、電池、太陽能組件等中國大陸產品課徵新關稅,以保護美國製造業,並砲轟大陸低廉商品充斥全球市場。究竟拜登政府祭出的關稅措施能否擋下大陸傾銷?路透社分析,關稅重手可能進一步加速中國製造轉向墨西哥、越南等其他地區;另外,歐洲可能因為貿易保護措施較脆弱,進一步承受傾銷壓力。
從2022年底以來,中國就持續且大量地從國際上進口3項重要物資─黃金、石油、糧食─引起一般民眾、財經專家與國內外智庫學者的擔憂,北京的舉動同時引發各種猜測,認為做這些準備可能是要應對幾種可能面臨的重大衝擊,包括:發動對台戰爭、預備應對人民幣大幅貶值或西方國家的制裁。這種焦慮瀰漫於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圈,也同樣在大陸民眾間流轉,雖然如此,何時才是動用這些戰略物資的時機,恐怕連中南海都難以確定。
中國最近的出口激增令美國和歐洲的商界領袖和政界人士感到震驚,許多人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在於中國對製造業的巨額補貼和過剩的工業產能。《華爾街日報》6日分析,還有另一個因素在發揮作用: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和通貨膨脹——或者說通膨的缺失。
日經中文網報導,美國企業在全球總市值為51兆美元,比2023年底增加1.4兆美元。截至2月2日,在全球總市值中占比達到48.1%,年增1.6個百分點並創2003年9月以來新高。反觀大陸與香港合計占全球總市值從2015年6月最高一度近2成,幾乎砍半降至10%。前國際貨幣基金(IMF)負責中國區負責人普拉薩(Eswar Prasad)認為,中國經濟愈來愈不可能超越美國。
伊朗上周二動用飛彈和無人機,進入巴基斯坦領空,宣稱打擊了伊斯蘭教遜尼派聖戰團體正義軍(Jaish al-Adl)據點,而巴國周四一早隨即出動美製F-16,還有中巴聯手打造的JF-17「雷電」(Thunder),也就是解放軍所謂的「梟龍」等戰機,以打擊分離組織的名義,對鄰國伊朗進行了報復空襲。不過,就在巴基斯坦暗示,局勢不會進一步升級後,社群媒體上卻出現了伊朗擊落1架F-16和JF-17戰機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