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會議公報的搜尋結果,共31筆
本周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並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說明。會議後正式釋出《會議公報》不僅對中國未來五年國家發展方向給出戰略指引,也為明年即將啟動的「十五五」規劃定下主軸。在全球政經秩序重塑、中美博弈持續延燒、科技與綠色轉型壓力驟增背景下,「十五五」規劃的重要性與政策分量,甚至超越過去任何一個五年規劃。對兩岸關係與台灣未來布局而言,值得密切關注的,不僅是經濟走向,更是全局性的戰略定位與轉向。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23日閉幕,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張升民,接替落馬的何衛東,升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大陸國防部長董軍仍舊未進入軍委會,另遞補11名中央委員。此外,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5個5年規畫的建議》,將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十月中旬訪北京時指出,台灣於二次大戰後依據波茨坦宣言回歸中華民國,一九四九年起兩岸隔海分治,任何一方的管轄權從未及於對方,「一個分治的中國」為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兩岸之間的種種問題乃導因於大陸當局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辜氏重提波茨坦宣言以強調台灣屬於中華民國的說法,在海內外引起一陣討論,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在即,台灣問題又將推上檯面。
歲末年初,中共中紀委國家監察委延續中共十八大以來反腐大旗,公布反腐成果,製播4集《反腐,為了人民》電視專輯,已於8日播畢。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在6日於北京開幕的中紀委第四次全體會議強調,反腐「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讓」。惟港媒報導,儘管預告2025年具相當分量「首虎」呼之欲出,但連年反腐。已出現審「醜」疲勞,回響不如預期。
一年一度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簡稱中經會)即將在近日舉行,這是大陸最高級別的經濟工作會議,向來受到矚目。做為「前哨站」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已先於9日召開,並大釋寬鬆利多,因此各界更加關注此次中經會如何訂定明年經濟工作任務。
賴清德總統就任以來堅持的「和平四大支柱」,其中包括與全球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意在呼應拜登政府「全球反中聯盟」抗中路線。新任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谷立言在第一次記者會中表示,美國正在印太地區架構一張縱橫交錯的同盟網,來提升嚇阻能力,更凸顯美國的戰略意圖。
賴清德總統就任以來堅持的「和平四大支柱」,其中包括與全球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意在呼應拜登政府「全球反中聯盟」抗中路線。新任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谷立言在第一次記者會中表示,美國正在印太地區架構一張縱橫交錯的同盟網,來提升嚇阻能力,更凸顯美國的戰略意圖。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8月31日報導,近日針對部分國外媒體報導第53屆太平洋島國論壇會議公報涉台內容,中國大陸政府太平洋島國事務特使錢波在東加首都努瓜婁發做出回應。指出論壇的「三駕馬車」,東加、科克群島、索羅門群島領導人已經做出一致決定,刪除公報涉台有關表述,中方對此表示讚賞。
7月迄今全球發生許多大事,包括美國前總統川普遭槍擊、並被共和黨提名參選美國總統、民主黨的拜登總統宣布退選、中國大陸召開第20屆三中全會、民進黨召開第21屆第一次全國黨代表大會、兼任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強調要建立台灣主體性國家認同。
拜登宣布退選消息會引發短期市場波動,今早台股掛牌美股正向ETF走跌,反向ETF上揚;而陸股正向ETF則在回應拜登退選消息上,以紅盤表態。
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國內學者分析,會議透露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安全建設」重視大於經濟面向,且政治勢力干預自由市場,將對未來經貿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18日在北京落幕。當天通過的《會議公報》指出,要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準,要實現高品質發展與安全的良性互動;並設定目標,到2029年(中共建政80周年)完成相關改革任務,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根據《會議公報》,確認中央政治局之前給予李尚福、李玉超、孫金明等3名解放軍將領開除黨籍處分;接受秦剛辭職申請,免去其中央委員會委員職務;另外還遞補丁向群等3名中央委員。
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於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今日發布的會議公報設下目標,指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時,要堅持中共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到2029年(中共建政80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
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於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公報提出,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且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同時,要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於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據新華社今日發布的會議公報,全會決定,接受大陸前外長秦剛的辭職申請,免去秦剛中央委員會委員職務。
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今日(18日)閉幕,會議料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三中全會料首先通過《決定》,再通過《會議公報》。各項表決議程後,習近平將就抓好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作講話。
比過往延宕多時的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15日至18日在北京登場,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會議公報將於18日公布,而在開會首日,中共黨媒《求是》雜誌發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過去的談話,強調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學者則呼籲,深化改革應賦權於地方政府和企業。
立法院審查國會改革法案,17日爆發激烈肢體衝突,21日則二讀通過多個相關法條。綠營見表決難贏,竟號召群眾包圍立院,想重現太陽花。藍營痛批民進黨害怕過去快篩小吃店、疫苗採購等弊案無所遁形,所以瘋狂造謠。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指出,事實查核中心近日證實,立院17日院會議程根本沒有2兆花東建設法案;藍白517並非提出一套前所未見的新條文,根本不是黑箱;立法院長韓國瑜宣告舉手表決也合乎議事規定。
立法院為國會改革法案衝突不斷,17日、21日院會處理相關條文時未採表決器表決,改採舉手表決。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今天質疑,「舉手表決無法區別贊成和反對,我們未來如何聲請釋憲?」要大法官看圖說話,看照片勘驗證據?要求立法院秘書長周萬來確保法案表決應採具名方式,否則「我們會保證,把你從主席台上趕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