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李乾朗的搜尋結果,共16筆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台灣大學日式宿舍群,多為日據時期學者居住,展現日式宿舍歷史風貌,台北市文化資產委員會委員會勘後認定具文資價值潛力,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另外也有民眾提報為聚落建築群。台北市文資會27日審議,有12戶建築都為具貢獻學者任教時的宿舍,具文資價值登錄為歷史建築,但不列為聚落建築群。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台大日式宿舍群,多為日據時期學者居住,並保留日式宿舍歷史風貌,台北市文化局召開會勘後,多位委員認為具文化資產價值,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此外也有民眾依「聚落建築群」類別提報為聚落建築群。文資會27日審議,12戶建築都為具貢獻學者任教時的宿舍,具文資價值,登錄為歷史建築,但不列為聚落建築群。
全台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北投中心新村」至今保存完整,台北市文化局依計畫評估共4棟7戶文化資產價值,經台北市文資會委員會勘,指出居住者身分為日據時期位階高的陸軍衛戍病院長,建築外觀也具台灣傳統元素,但委員認為無重大事蹟與名人故居事實,建物工法也一般。台北市文資會22日審議,決議4棟建築皆不具文資價值,維持為聚落建築群。
全台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北投中心新村」,至今保存完整。台北市文化局依計畫評估共4棟7戶文化資產價值,經台北市文資會委員會勘,指出居住者身分為日據時期位階高的陸軍衛戍病院長,其建築外觀也具台灣傳統元素,但有委員認為,無重大事蹟與名人故居事實,建物工法也一般。台北市文資會22日審議,決議4棟建築皆不具文資價值,維持為聚落建築群。
全國古蹟月的二部曲,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文訊》雜誌社共同策劃出版的「國定古蹟專刊」系列專書第三冊《停跡坪:16處國定古蹟的文學跨界書寫》,今(17)日下午於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新書發表會。著作邀創作者以散文、紀實報導、小說等不同文學形式展現古蹟的多重可能性,包含以史料為本的虛構小說、奇幻玄疑的魔幻旅程、橫跨半世紀的跨國愛情故事,也有透過拜會古蹟後代子孫而展開的文史對話,盼讓古蹟真正走入民眾日常。
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故居在內的溫州街52巷2、4、6號建築因都更遭拆,該故居斜對面同為台大老宿舍的「52巷5、7號」,則是首任文建會(今文化部)主委陳奇祿住所,先前遭台北市文資會認定不具文化資產價值潛力,但在民眾提出陳的居住事實與照片後,暫逃拆除命運,於25號再次進入審議程序。文資會28日決議不具文資價值,將交由台大校方處置。
2024年台北、上海雙城論壇17日登場,主論壇以「智慧治理 永續未來」於台北晶華酒店舉行後,分別有友善交通、河川治理及人文城市為題的分論壇,其中人文城市分論壇以「老建築、新視野」為主題,分別切出4項相關題目交流及分享。
桃園市八德三元宮於今年10月獲得17位審查委員全票通過,正式成為桃園市市定古蹟,也是桃園市第一個由廟方主動申請將歷史建築提升為古蹟的個案,市長張善政10日至八德三元宮進行「百年古蹟」匾額揭幕儀式,他表示,八德三元宮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成為市定古蹟是對其歷史意義和文化貢獻的肯定。
文化部所屬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新任館長由現任國立台灣博物館洪世佑陞任,12日舉行代理館長王逸群、新任館長洪世佑交接典禮,文化部長李遠特別在致詞時強調「國家能走到今天,是所有公務員一棒接一棒持續向前走」,自己在此時作為公務系統一員,希望「把資源放在對的地方,把人放在對的地方,也許我沒有那麼有把握,但是我已經努力了」。
遠東集團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辦理遠東建築獎「艋舺古剎風華再現」古蹟參訪三部曲,今年帶領民眾深入認識清水巖祖師廟與龍山寺,參訪前邀曾獲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李乾朗開講。他形容,欣賞古建築如賞畫,透過外觀與建築細節,可了解各間廟宇不同的歷史故事。
遠東集團推動環境美學與提升建築藝術理念,舉辦遠東建築獎邁入第25年,除追求建築永續發展與創新,持續推動古蹟參訪,曾造訪台北孔廟、大龍峒保安宮及大稻埕,今年踏足艋舺古剎清水巖祖師廟及龍山寺,邀大師開講辦理8場走讀導覽,吸引近400人參與,從名匠技藝中感受台灣古建築之美。
歷經近6年的整修,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7日在正門廣場前舉辦「在這裡,與大家相遇」揭牌,在即將滿70歲前夕,由文化部長史哲、史博館館長王長華共同推開因整建而關閉的紅色正門,宣告開館。接下來將於2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7日在史博館正門廣場前舉辦「在這裡,與大家相遇」揭牌,文化部長史哲與史博館館長王長華,邀請林柏亭、蕭瓊瑞、李乾朗、莊武男等陪伴史博館整修過程的專家學者,共同開啟因整建而關閉的史博館紅色正門,象徵史博館已經完成所有整建工程,宣告開館,並於2月21日正式對外服務,向民眾開放。
「什麼是古蹟?會說話的房子就是古蹟。」李乾朗如此定義古蹟,他有多重身分,傳統建築研究者、古蹟審查委員、古建築繪師,每一個身分都與古蹟脫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