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柯席尼亞克-卡密希的搜尋結果,共11筆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14日訪問波蘭,稱該國是北約東翼前線的重要戰略夥伴,強調美波同盟堅定不移,盛讚華沙當局在擴大國防支出及戰備能力上為國際榜樣;而波蘭副總理兼防長柯席尼亞克—卡密希,也傳達欲深化與美國在國防工業領域合作的立場。
波蘭國防部23日證實,德國已在該國東南部里茲索夫(Rzeszow)的軍事基地,部署2套「愛國者」防空系統與約200名德軍,預計27日達「全作戰能力」(FOC),以確保對烏克蘭軍援物資運輸鏈安全。
波蘭國會下議院(Sejm)於27日以424票壓倒性多數通過一項法案,計劃投入約30億茲羅提(約新台幣240億元)提升國內彈藥生產能力,特別是155毫米砲彈的生產。該法案接下來需上議院審議通過並由總統簽署後方可生效。
波蘭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柯席尼亞克-卡密希(Władysław Kosiniak-Kamysz)15日接受波蘭媒體《Interia》採訪時表示,波蘭或將烏克蘭加入歐盟的條件,與解決沃倫大屠殺(Volhynia massacres)歷史問題綁再一起,因為加入歐盟並非攸關烏克蘭存亡的議題。柯席尼亞克-卡密希強調,雖然存在歷史爭議,華沙仍然會持續向基輔提供軍事和人道援助。
波蘭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柯席尼亞克-卡密希(Władysław Kosiniak-Kamysz)週三(4)表示,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itro Kuleba)辭職確實令他「意外」,並希望繼任的烏克蘭外交部長在處理烏波歷史問題時,能避免再說出類似於庫列巴的言辭。
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上週三(28)出訪波蘭學校活動時,重大失言引起波蘭政治風暴,造成波蘭與烏克蘭關係的緊張。二戰期間烏克蘭起義軍(UPA)在現今烏克蘭西部地區對波蘭人等少數族裔進行了種族清洗, 在1943年至1944年間「沃倫大屠殺」(Volhynia massacres)導致數萬波蘭人死亡,至今仍具爭議。
波蘭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柯席尼亞克-卡密希(Władysław Kosiniak-Kamysz)回應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週二(27)有關波蘭對烏克蘭援助減少了的言論。柯席尼亞克-卡密希表示,波蘭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能夠提供的一切,現在需要維持自己的防衛能力,波蘭國家安全始終是最重要的考量。
《國防新聞》網站14日報導,波蘭與美國簽署價值約100億美元(約新臺幣3218億元)合約,採購96架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將部署在波蘭西部航空基地,強化波蘭陸軍的空中支援戰力。
法國防長勒克努、德國防長佩斯托瑞斯、波蘭防長柯席尼亞克─卡密希,24日在法國巴黎會面,宣布全面加強軍事合作,建立「遠距精確打擊武器」的聯合採購框架,並歡迎其他國家加入;3人也重申堅定支持烏克蘭抗俄,強調將攜手應對其他區域安全問題。
波蘭國防部20日宣布,正與南韓就增購180輛K2主力戰車協商,且最快9月就會簽署協議,且其中部分戰車將在波蘭本地生產,南韓也承諾盡速推動技術轉移等相關程序,凸顯波蘭與南韓持續強化合作,同時提升彼此國防產業發展。
全球恐怖主義陰影籠罩的情況下,法國巴黎奧運會將於7月揭幕。法國官員28日表示,法國已要求外國盟友派員到當地,協助奧運的安保工作,據報法方已要求46個盟國,派遣共2185名警員增援;而波蘭已確認派特遣部隊參與巴黎奧運的安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