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核三角的搜尋結果,共13筆
中國已將武器發展計畫擴增到令人驚嘆的程度,大量推出新型導彈、地面戰鬥系統與艦艇,並大幅擴充陸、海、空核武發射平台全都到位的「戰略核三角」(Nuclear Triad)。
二戰廣島、長崎遭投下原子彈已過80年,核武器的擴散仍未停止,世界上掌握核打擊能力的國家數量持續增加,投射方式也日益多元。雖然《禁止核武擴散條約》(NPT)僅允許美國、中國大陸、俄羅斯、法國與英國5國合法擁核,但目前全球至少有15國具備一定程度的核攻擊能力,其中包含未簽署NPT的國家,以及參與「核共享協議」的國家。後者透過與美國或俄羅斯合作,在戰爭爆發時可動用部署在本國領土上的核武器。
美國政府問責署(GAO)10日報告指出,由於新一代「哨兵」(LGM-35A Sentinel)計畫不斷延宕且成本失控,迫使美國空軍只能繼續讓服役超過半世紀的「義勇兵三型」(Minuteman III)洲際彈道飛彈延壽使用,預計延壽到2050年。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15日在阿拉斯加的愛爾門道夫與李查遜聯合基地(Joint Base Elmendorf-Richardson)高調舉行峰會,討論俄烏戰爭的未來。
在美國總統川普命令下,B-2隱形轟炸機上周六空襲了伊朗3處核設施,投下GBU-57「碉堡剋星」(Bunker buster)轟炸目標後安全返回。在這次任務中,7架B-2轟炸機飛行了近27,000公里,歷經37小時,並獲得戰機、偵察機及加油機等超過100架軍機的支援。
俄羅斯海軍正在提升水下戰力,引進配備「鋯石」(Zircon)高超音速飛彈系統的亞森(Yasen)-M級多用途核動力潛艦,以及「北風之神」(Borey) -A級戰略飛彈潛艦。
哥倫比亞級(Columbia-class)潛艦專案的一項獨立審計最近顯示,美國海軍在控制造船成本上面臨重大挑戰。美國國會稽核處(GAO)進行的這項審計報告顯示,成本超支情況令人震驚。
五角大廈說,國會授權審查取代空軍「義勇兵3型」(Minuteman III)的LGM-35A「哨兵」(Sentinel )核洲際彈道飛彈發現,打造費用飆升了81%,最新估計約為1,410億美元(近4.6兆)。
一艘中方094型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18日在台灣海峽露面,並在護航下行駛,台灣漁民拍下了潛艦露出水面的照片,而國防部則表示,已掌握潛艦動向。
轟-20(H-20)遠程戰略轟炸機暱稱H2O「水分子」,或許它正是中國尋求下一代戰略力量的解渴良方。
解放軍4日出動殲-10戰機,自稱以「專業安全」的方式,在黃海上空投射照明彈,以攔截澳洲MH-60R「海鷹」(Seahawk)直升機。而專家認為,中方戰機不斷以危險動作攔截澳洲反潛機,顯示中國戰機拚命防守的,可能是潛艦。
為了威懾中俄,美國空軍致力研製新一代洲際彈道飛彈LGM-35A「哨兵」(Sentinel),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通膨,加上打造更大的飛彈發射井,並改用更耐用的材料,如今費用已正式飆破958 億美元(約3兆台幣)。
在1991年對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沙漠風暴」(Desert Storm)行動中,美國和聯軍在展開地面戰之前的六周內,戰鬥出擊超過11.6萬架次,並投下88,500噸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