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每戶可支配所得的搜尋結果,共30筆
超高齡時代即將到來,過上無憂的退休生活是所有尚在努力工作的民眾所期盼的,但面對退休後無工作收入,首當其衝的將是日常生活與醫療開銷支出。期望維持退休生活品質,不再是中高齡民眾的課題,Z世代也需以前瞻性思維趁早做好規劃,透過保險商品預作退休規劃,而近年重新火熱的分紅保單即是市場首選商品之一。
財政部今召開「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方式」研商會議,研擬將普通統籌稅款優先全額補足各縣市基準財政收支差額,以及大幅下修營利事業營業額權重。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及市府團隊強烈表達不滿,呼籲財政部應審慎評估對地方財源重大衝擊,避免傷害經濟貢獻度高的縣市。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2024年家庭收支調查,去年全台家庭消費支出總計達8兆2311億元,較前一年成長4.8%,全國每戶可支配所得平均為116.5萬元,中位數則為8.5萬元。對此,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臉書上指出,雖然台北市家庭平均年收入不低,但僅排全台第三,全國收入最高的縣市並非首都,而是新竹縣,此外,嘉義市逆襲南二都登上第六,也讓他覺得驚訝。
《天下雜誌》16日公布「2025年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結果,台中市在「經濟面向」再傳捷報,排名從去年第3名躍升至今年第2名,展現強大的經濟活力與城市競爭力;台中經發局並指出,其中,民眾對於「提供充足就業機會」、「維持經濟繁榮」的滿意度將近7成,顯示台中近年來積極招商引資、創造蓬勃就業機會,打造有感經濟,深獲民眾肯定。
柯文哲交保後,在法院外大喊冤獄,批大罷免讓國家四分五裂,並表示立法院長韓國瑜說過「莫忘世上苦人多」,但「我們從來沒跟苦人一起生活過,我現在才知道。」他稱羈押禁見整整1年,「今天是第一次看到陽光」。在牢房睡廁所邊,與犯人同在,充分感受到底層生活。
2024年經濟成長表現超出預期,仍有4.84%的成長,但依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2024年平均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以最高20%與最低20%兩組相比,差距達6.14倍,貧富差距較前年增加0.02倍。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示警,台股8月29日指數衝上2萬4570點,創下歷史新高,股市持續高檔,貧富差距恐加劇。
教育部近日通知各大專院校114學年學雜費調幅為0.7%,較去年0.61%略增,若學校申請獲准,約可調漲700元。不過,有私立學校表示,學雜費調整幅度過低,而且申請通過機率低,學雜費調整機制形同虛設,毫無意義。國立大學校院協會則盼政府能提升對大學校務所需補助。
教育部日前發文給各大專院校,通知114學年學雜費調幅為0.7%,較去年0.61%略增,私立大學約10萬元計算,獲准可調漲約700元,等同每學期約350元,學校若有意調整學雜費,可在6月25日前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有學校認為,學雜費調整幅度過低,且難通過,傾向不調漲。
財政部6日邀集地方政府及學者專家召開《財劃法》意見徵詢會議,會中首度端出水平分配十大指標權重和係數,被視為是院版《財劃法》架構已具雛形。
立法院會20日晚間為《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挑燈夜戰,國民黨團一連提出三個版本,挾人數優勢舉手表決,表決大戰持續進行至深夜。此次修法重點為擴大統籌分配稅款規模、將土地增值稅回歸地方,如依明年度中央政府預算案推估,中央得額外釋出約3,753億元給地方。
行政院主計總處11日表示,2024年1至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2023年同期漲2.19%,以食物類上漲3.65%影響較大;民眾經常購買項目以水果、外食及醫療費用漲幅最大,明顯高於整體CPI漲幅。
2024年《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出爐,今年從116項細指標,分12個競爭力面向進行評選,新竹縣在2024年「治安」面向為一般縣市第1名、全台進步最多,且「生活品質與現代化」面相同樣是一般縣市第一,被評比為「生活質感典範之城」,並拿下20項細指標最優與最佳進步,僅次於台北市與台東縣,為全台第三名。
財政部繼8月初後,再次邀集地方政府就未來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指標擇選表示意見,就財政努力及基本建設需求兩大類項目之細項分配指標大致獲致共識,惟該等指標尚須賦予權重,因地方政府各有主張,仍待進一步整合。
民進黨祕書長林右昌於華府時間3日中午赴華府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發表演說,並與華府官員及智庫學者閉門座談,代表黨主席賴清德說明台美關係推動重點事項,並傳達執政百日的台灣重大政策。林右昌會後轉述表示,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日前公開表示美方認定賴清德總統致力維持現狀與和平穩定,美方態度已十分明確。
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3日指出,國際經濟情勢不斷變化,但「淨零轉型、數位轉型和供應鏈移轉」三大趨勢將會持續。政府將透過經發會顧問群提供的建言,彙整可行的政策,在全球經濟社會變遷下奪得先機。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去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去年台中市民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約111.7萬元、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約39.4萬元,雙雙位居六都第四。台中市經濟發展局指出,自市長盧秀燕108年上任以來至112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從108.2萬元,成長至111.7萬元,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則從35.2萬元,成長至39.4萬元。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去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去年台中市民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約111.7萬元、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約39.4萬元,雙雙位居六都第四。台中市經濟發展局指出,自市長盧秀燕108年上任以來至112年,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從108.2萬成長至111.7萬,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則從35.2萬成長至39.4萬。
主計總處16日公布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13.7萬元、年增2.5%,中位數為96.1萬元、年增2.2%;若將戶數分為5等分位,最高與最低分位的家庭所得差距為6.12倍,較前1年減少0.03倍;主計總處表示,貧富差距持續改善中。
主計總處今(16)日公布112年家庭收支調查指出,由於去年普發現金6千元,併計社福支出逾7千億,受惠於社福效果擴大,五等分位家庭所得差距降至6.12倍,差距為四年來最低。
主計總處統計的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出爐了,2023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13.7萬元、年增2.5%,中位數為96.1萬元、年增2.2%;主計長陳淑姿表示,若將每戶數分為5等分位,最高與最低分位的家庭所得差距為6.12倍,較前1年減少0.03倍,貧富差距持續改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