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研究顯示的搜尋結果,共2,376筆
為響應世界糖尿病日,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今(10)日舉辦「2025世界糖尿病日:守護糖友逆轉腎!」記者會,攜手衛福部健保署、國健署、醫界與生醫產業,共同倡議糖尿病與腎病變的早期篩檢與整合照護,呼籲全民「控糖早行動、護腎不拖延」。
台電縮小五接填海造陸面積,並改變港型設計,以減緩對白海豚衝擊,但環團不埋單,擔憂仍會增加白海豚壓力,導致牠們不北上,恐造成在北部區域性滅絕,呼籲政府不要為了開發天然氣,犧牲白海豚。
畢業後開同學會,有人看起來特別老,有人則是凍齡。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除了基因之外,可能與體內DNA尾端─端粒有關,壓力大、睡不好、喝含糖飲料與人際關係差,都易使端粒變短。研究指出,端粒長短與壽命呈正相關,端粒短的人冠心病風險增加1.54倍,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也增加45%。
全球生成式AI市場正快速擴張,根據工研院統計,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13億美元,成長至2028年的519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35.6%。其中,亞洲展現強勁的追趕勢頭,預估CAGR達41.7%,成為帶動全球生成式AI發展的關鍵動能。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林建良指出,生成式AI正從技術驗證階段邁向應用落地的關鍵時刻,應用範疇快速擴展至行銷、金融、製造、醫療、教育與創意產業等多元領域。麥肯錫研究顯示,生成式AI不僅將推動企業營收成長,更將重塑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生產力模式,引領營運走向智慧化,同時帶動勞動結構與職能重組。林建良強調,生成式AI的崛起象徵全球產業正式邁入智慧經濟新時代。
我國今年擴大國中男生也可公費接種HPV疫苗,醫師指出,人類乳突病毒(HPV)與菜花及子宮頸癌、陰莖癌、肛門癌等至少6種癌症有關,約8成性活躍者曾感染HPV,且男性感染後不易有抗體清除,更容易傳播、風險更高,呼籲盡早接種疫苗,保護自己與伴侶。
外媒引述內情人士指出,台積電已經通知蘋果在內的主要客戶,2026年起將調漲5奈米以下製程的晶片價格,漲幅約在8%至10%。
現代人長時間低頭使用3C產品,常抱怨頸椎痠痛,但國外最新研究顯示,與其怪罪滑手機姿勢不良,睡眠品質不佳與身體活動不足才是造成頸部不適的主要原因。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提醒,當脖子痠痛時,與其花錢購買昂貴的姿勢矯正器材,不如先檢視自己是否睡得夠和動得夠。
你是否也有在工作、開會或閱讀時突然「恍神」的經驗?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最新研究,這種看似注意力不集中或分心的現象,可能是大腦在睡眠不足時,於清醒狀態下強制啟動的「清潔」機制。
11月10日是「國際神經內分泌腫瘤日」,今(7)日綠委劉建國與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關懷協會共同召開記者會,期盼能提高社會大眾對「神經內分泌腫瘤(NET)」的認識,呼籲衛福部健保署儘速將新型治療藥物納入健保,減輕病友沉重負擔,避免台灣病友仍需跨海求醫的困境。
台南112年爆發登革熱大流行、全市逾2萬人確診,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台南登革熱大流行後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初步發現台南民眾體內登革熱陽性率逾1成,且抗體陽性率隨年齡增加上升,說明年長者以前得過登革熱卻不知,日後感染不同病毒型別易演變為重症。
台南最近一次爆發登革熱大流行是在112年,造成全市逾2萬人確診,為了解台南民眾登革熱抗體陽性率,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台南登革熱大流行後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初步研究得知台南民眾體內登革熱陽性率逾1成,且抗體陽性率隨年齡增加上升,說明何以多數年長者重症比例高,可能與曾得過登革熱卻不知,一旦感染型別不同,出現症狀風險也較高。
現代人注重養生,不少人會將薑黃入菜。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薑黃含有薑黃素,能降低身體發炎反應,將薑黃融入飲食無妨,但料理用的薑黃,薑黃素含量不穩定,與臨床所用、含量明確的萃取物,兩者吸收率可能相差甚遠,加上可能影響凝血功能,若想藉由吃薑黃保健,應先諮詢醫師的意見。
不只是男性本身在意,部分女性擇偶時,也在乎對方是否禿頭。一項逾6萬人的研究發現,攝取含糖飲料與酒精與掉髮呈現正相關,此外,血中維生素D濃度、鐵質與蛋白質攝取不足者,也會增加掉髮風險,除了建議適時補充外,平日多吃花椰菜、青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豆製品,則有助於毛囊健康,減少掉髮危機。
AI的進化,一直被視為人類認知能力的延伸。大型語言模型(LLM)能生成自然語言、回答問題,以及進行創作,其成功仰賴龐大的數據和算力。然而,一項最新研究提出讓人驚覺的現象,當模型吸收低品質、情緒化的社群媒體內容後,它們不僅可能出現推理與理解能力下降,甚至會出現永久性的「認知退化」。
飯店裡的吹風機許多人都會使用,但土耳其植髮外科醫師席尼克表示,飯店裡的吹風機使用者眾多,卻很少清潔,恐藏滿細菌與黴菌,甚至髒過馬桶沖水把手,當這些細菌接觸到頭皮時會造成刺激傷害,甚至掉髮,建議自帶吹風機為佳,若非用不可,可先讓吹風機空吹幾秒,排出裡面累積的灰塵和雜質。
AI的進化,一直被視為人類認知能力的延伸。大型語言模型(LLM)能生成自然語言、回答問題,以及進行創作,其成功仰賴龐大的數據和算力。然而,一項最新研究提出讓人驚覺的現象,當模型吸收低品質、情緒化的社群媒體內容後,它們不僅可能出現推理與理解能力下降,甚至會出現永久性的「認知退化」。
現代人追求健康與長壽,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菇類是一種被忽略的超級食物,富含多醣體、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素,研究顯示,長期食用菇類,具有幫助對抗發炎、穩定血糖、調節免疫、保護腦部與活化長壽基因等功效,建議每周吃2碗煮熟的菇,是最簡單又划算的健康投資。
地瓜葉是麵店常見的燙青菜。中醫師羅珮琳表示,地瓜葉含多酚、綠原酸等營養素,具清熱解毒、穩血糖、抗發炎,與預防大腸癌、乳癌、肺癌的潛力,她每周必吃3次以上,但地瓜葉屬性偏涼,不宜涼拌或生食,且因含維生素K與高鉀的特性,腎臟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患者,不宜大量食用。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長者健康不可漠視,最新研究顯示,針對阿茲海默症早期中、高齡患者而言,每天僅需步行3千至7千5百步,即可顯著延緩認知功能退化約3年至7年的時間。
全台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病友。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想要穩定血糖,除了控制食物總量外,也要挑對食物,像是魚、鷹嘴豆、南瓜與柑橘類水果,都是經研究證實有助於控制血糖的食物,尤其是鮭魚、鯖魚與平價的秋刀魚,能延緩餐後血糖上升的速度,建議一周至少吃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