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篩檢量能的搜尋結果,共11筆
肺癌連續15年居國人癌症死因第一位,衛福部推動公費肺癌篩檢滿3年,全國共60萬人符合篩檢資格,卻僅有2成5受檢。此外,高達9成女性肺癌患者沒有吸菸,但我國肺癌研究議題未涵蓋該族群,審計部點名衛福部,應找出不吸菸女性的確切致病成因和預防對策。
為提升新冠疫情流感化階段的社區篩檢效率,高雄市診所協會配合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推動快篩試劑團體洽購機制,協助基層診所穩定取得快篩資源,首批試劑已於6月3日配送至第一線診所,此舉除強化疫情熱區篩檢量能,更有助於迅速辨識感染者、避免疫情擴散。
國內早療服務量能不足,引發朝野立委重視。綠委林月琴表示,等待評估到接受治療,至少要等半年至1年,真正可獲得早療服務的幼兒明顯不足,導致兒童「早療變晚療」。衛福部國健署承諾,研擬將兒童發展篩檢納入品質成效分數,鼓勵更多兒童專責醫師投入兒童發展篩檢。
國健署去年7月起,推動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免費發展篩檢服務。本報日前報導,因篩檢需求大增,導致醫院、診所篩檢門診大排長龍,有人一等就是半年。國健署11日回應指出,因應兒童評估需求增加,國健署再增加量能,今年擴大補助全國88家聯合評估中心,預估提升近萬人篩檢量能。
根據WHO統計,全世界0至5歲兒童約6至8%發展遲緩,台灣則接近3%。國健署去年7月新增兒童發展篩檢服務,至今服務超過26萬人次,疑似發展遲緩個案通報率約6%,與WHO統計相當,並以語言發展遲緩佔7成最多。國健署指出,兒童評估需求增加,國健署持續擴大量能,今年補助全國88家聯評中心,估計可提升近萬人篩檢量能。
「連加恩」這三個字,大概是在台灣橫跨從學齡兒童到中壯年世代,最被熟知的一號人物之一。而自他從醫學系畢業後起算,至少有超過十年的時間,他都將心力投注在非洲的醫療工作中,但這其中所衍生及延續出更深層的影響,是透過他,台灣的醫療資源和量能,不僅被帶到非洲,更因此在國際上被看見。
嘉義市自2011年將高齡友善城市納入城市治理,成為全國第1個推動高齡友善的示範城市,在這個基礎上打造「失智友善城市」,運用友善天使讓市民認識失智症,進而給予協助及關懷。結合商店、銀行、小吃店、派出所、廟宇及教會等組織,提供友善購物環境、茶水及休憩,主動關懷及通報遇走失的失智患者,建立社區守護網絡,建構友善環境如改善無障礙設施、照明、防滑、交通等安全設施。
一、 肺癌為台灣與桃園癌症死亡原因之首
新冠疫情爆發時,東部檢驗量能不足也讓疫情一度陷入危機。花蓮門諾醫院在疾管署協助下,建置符合標準規格的分子生物實驗室(或稱PCR實驗室),成為花東首間麻疹檢驗機構,有效提高傳染疾病篩檢量能。尤其面對新興傳染病的流行,實驗室扮演重要角色。
登革熱好發季節來臨,因雨季及天氣悶熱,容易造成積水孳生登革熱蚊蟲,桃園市衛生局今年目前已有4例個案,而桃園市衛生局於8日開始清潔消毒作業,同時也呼籲民眾居家屋簷天溝及水溝需保持水流暢通,也要隨時檢查並清除積水容器,避免病蚊的繁殖孳生。
明年一年期義務役上路,國軍在毒品防制上嚴陣以待。國防部20日記者會說明毒品防制成效,透露年內在軍中查獲249起涉毒安全狀況案件;面對即將入伍的9千餘名一年期義務役男,也檢討尿液篩檢量能,並確立採檢人力運作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