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螺絲本業的搜尋結果,共13筆
久陽(5011)周五召開線上法說會,久陽螺絲本業2025年第一季因歐美客戶庫存去化告一段落,推升單季營收、毛利表現;但子公司2025年第一季營收有增有跌,榮福營運虧損。螺絲本業受惠建築與工業用扣件需求,產業復甦明朗可期,目前接單能見度約三個月,但也擔憂越南關稅、台幣升值牽動競爭力;而榮福營運可望逐步成長,加上進入夏季電價計算有利。
台鋼集團旗下螺絲廠久陽(5011)公告2024年11月份自結合併營收3.81億元,年減43.33%、月增32.94%;累計前11個月合併營收37.26億元,年比小減1.39%。
台鋼集團旗下螺絲廠久陽(5011)公布第三季財報、10月營收。久陽今年第三季虧損0.24億元,單季基本每股虧損0.24元,創下2020年第四季以來的近4年新低水準;前三季獲利0.46億元,年減7.03%,每股稅後盈餘(EPS)0.46元,略低於去年同期的0.5元。久陽提到,出貨量雖有增加,但受到全球鋼市需求疲軟與亞洲鋼價一片走跌影響下,原料成本雖較去年同期降低約一成,仍不敵售價跌幅,使得螺絲本業毛利低於去年同期。螺絲本業第三季起接單漸趨穩定,出貨緩步成長,訂單能見度約至明年第一季。
台鋼集團旗下螺絲廠久陽(5011)今(9)日召開董事會通過上半年財務報表案。久陽今年第二季獲利成長10倍,上半年獲利0.70億元,年增43.62%,每股稅後盈餘(EPS)升至0.7元,原料聯合採購綜效在今年再度發酵,7月營收亦寫下今年單月次高表現。展望下半年,多數客戶庫存去化接近尾聲,本業營運動能逐步加溫,預估將使下半年營運回到上行軌道。
台鋼集團旗下螺絲廠久陽(5011)112年度每股配息1元,周四進行除息交易,並於8月14日發放現金股利。外資終止連3天賣超,周四股價開高走高,最高達24.35元,邁向填息路。久陽總經理暨發言人吳居諺表示,螺絲本業今年上半年接單已較去年下半年成長三成,可望持續拉抬訂單量能,客戶也受到航運問題、CBAM議題,以提早拉貨備戰,久陽接單量持續擴大,稼動率水漲船高,可望提振營運表現。法人預估,今年上半年EPS可望呈現正數,下半年動能更可期。
台鋼集團旗下久陽(5011)周一召開線上法說會,公司尚未公布第一季財報,久陽提到,螺絲本業受到客戶庫存去化告一段落,下半年出貨可望回到上行軌道,今年採穩扎穩打的腳步進行,下半年因應高通膨、成本原料上漲,也可望啟動漲價,目前預估5-10%漲幅。而榮福方面,在焚化廠設備效率提升及電費即將調漲下,今年有機會虧轉盈,IPO初步規畫最快2025年下半年提出。
台鋼集團旗下螺絲廠久陽(5011)周三召開董事會通過去年財務報表及配息案。久陽去年獲利1.50億元,年減46.94%;稅後每股盈餘EPS降為1.51元。公司擬配息1元,殖利率4.06%。展望今年,螺絲市況多數業者表示上半年仍難樂觀看待,預估第二季起營運將逐步回溫,下半年表現預估會優於上半年。
台鋼集團旗下螺絲廠久陽(5011)、專業鋼筋加工與配送通路廠沛波(6248)公布元月營收,久陽2024年1月份自結合併營收3.76億元,年增32.76%、月減30.59%;沛波1月份自結營收為新台幣7.67億元,月增5.02%、年增107.11%,連續五個月走揚,並創下10個月以來新高、同期新高。鋼需回溫、鋼價續陽,久陽、沛波樂看今年鋼鐵市況,帶動今年營運表現。
御頂受疫情拖累營運跌入谷底,前董事長李日東找來重建與併購好手孫正強私募入股,成第一大股東,孫正強該如何帶領御頂翻升?
受惠於航太、能源及油氣訂單大幅成長,及高毛利產品出貨成長助攻,台鋼集團旗下特殊鋼大廠榮剛材料(5009)去年營收躍增,12月份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0.20億元,累計合併營收135.25億元、年增9.38%,創歷史新高。此外,台鋼旗下螺絲大廠久陽精密(5011)12月份合併營收為5.43億元、年增26.6%。
台鋼集團旗下螺絲廠久陽(5011)、特殊鋼廠榮剛(5009)公告2023年12月份自結合併營收,久陽去年第四季營收16.85億元,年增35.26%、季增131.04%,螺絲本業第四季出貨有逐漸回升走穩趨勢,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了,加上近來國際鋼價持續上漲,市況回溫可期,因此2024年度的營運表現預期優於2023年。榮剛去年營收創新高,目前在手訂單已達8個月,尤其看好航太產業復甦帶來的效應,今年的高毛利訂單可望持續成長,公司整體獲利表現值得繼續期待。
隨著鋼鐵產業上游景氣轉佳,下游業者也出現轉機,直接受惠的就是單軋廠及鍍面廠,包括中鴻、燁輝、盛餘等業者近期訂單大進補,而今年一直處於低潮的螺絲廠,包括春雨、久陽、世豐等業者,第四季後訂單也逐漸回溫,帶動營收成長。
台鋼集團旗下螺絲廠久陽(5011)公告今年11月份自結合併營收6.72億元,年增加46.41%、月增42.79%,創下歷史新高,主要受惠子公司榮福營運爆發,而螺絲本業出貨也有逐漸回升趨勢;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37.78億元,年減少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