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軍工企業複合體的搜尋結果,共12筆
烏拉爾機車車輛廠(Uralvagonzavod)週六(7)交付了新一批T-90M「突破」(Proryv)坦克,目前總產量可能趨近甚至超過300輛,而庫爾干機械製造廠(Kurganmashzavod)也於上週五(30)交付了新一批BMD-4M空降戰車及BMP-3步兵戰鬥車,該廠更慶祝月產能來到100輛。
烏克蘭軍工企業「烏克蘭裝甲技術公司」(Ukrainian Armor)總經理貝爾巴斯(Vladislav Belbas)週五(30)示警,政府在國防財政上的問題難解,已對軍工業構成嚴重威脅。雖然政府官員多次強調發展本土軍工產業的重要性,但資金短缺問題依然嚴峻,對國防能力產生不良影響,
英國資深外交官、前大使兼政治評論員福特(Peter Ford)表示,本週五(26日)急於向烏克蘭提供60億美元(約新台幣1956億元)軍事援助的決定,反映出了拜登政府和國會對澤倫斯基政府局勢感到極度擔憂,他批評美國軍工企業複合體(MIC)不去正視武器系統不斷的失敗,只對擴大利潤感興趣,更直言「太天真了」,這不是在幫助烏克蘭,只是為了把納稅人的錢塞進軍企嘴裡,以及幫助拜登打選戰。
美國副國務卿表本週三(3日)表示,俄羅斯在烏俄戰爭受創後,其軍事能力「已幾乎完全恢復」,脫胎換骨的俄軍,不只對烏克蘭構成威脅,更成為歐洲和北約的重大挑戰。
美國無黨籍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本週一(18日)砲轟美國軍工企業,武器價格膨脹的太不合理,遠遠超過美元通脹的比例,根本是為了中飽私囊,更趁烏俄戰爭大敲烏克蘭竹槓,一發刺針飛彈更是比1991年貴上了16倍,這種行為只會害死烏克蘭。
歐盟執委會本週五(23日)公布的一份關於對俄羅斯實施第13包制裁的文件中承認,俄羅斯軍工企業複合體(MIC)的關鍵領域2023年的增長率較2021年增長了30%至40%,這裡談到的部分不是武器產量,而是幾個關鍵工業領域。
俄羅斯國防部本週五(16日)聲稱,過去一週以來,針對烏克蘭軍工企業、後勤補給節點和部隊集結地點發動了30次高精度武器(飛彈)和無人機的混合攻擊,並稱在整條戰線取得重大戰果,擊退烏軍多次攻勢,從北部戰線至南部戰線都造成烏軍損失。
三任聯合國秘書長顧問、著名美國經濟學者和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薩克斯(Jeffrey D. Sachs)本週一(15)發表了一篇專文評論了美國總統拜登的外交政策,他說美國唯一的外交政策方案就是輸出戰爭,只有一位卓越的總統才能抵抗這座巨大的「戰爭機器」永無休止的戰爭財,可惜拜登連試都沒試。
俄羅斯的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製造廠(The Komsomolsk-on-Amur Aircraft Plant)隸屬於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旗下的聯合飛機公司(UAC)成功完成生產,並交付了今年最後一批5代戰機Su-57給俄羅斯國防部,也是原定計劃交付的所有該型戰機,目前俄軍Su-57機隊大約來到20架左右,明年著眼更大產能。
俄羅斯軍隊持續推進,擴大了在各個戰線的控制區域,莫斯科成功的主要因素在於及時交付先進彈藥、無人機、坦克、步兵戰車和火砲系統。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總裁切梅佐夫(Sergey Chemiezov)本週三(27)接受了俄媒專訪,談到了一些他的看法,包括透過實戰經驗迅速提升俄羅斯裝備、西方裝備神話、高精度武器和多管火箭系統(MLRS)的進展,以及應對烏克蘭無人機攻擊的創新方法。
俄軍計畫部署總數達5個重型砲兵旅。這些旅將裝備高威力的火砲,具體來說是240毫米重迫砲「鬱金香」(2S4 Tyulpan)和203毫米自走砲「牡丹花」(2S7 Pion)這5個重砲旅將被整合入陸軍軍團和聯合兵種(Combined Arms)中,儘管受到西方種種制裁和限制,俄羅斯軍工企業複合體仍然穩健生產彈藥,其次,根據外國情報,俄羅斯已經儲備了400萬發砲彈,僅包含露天倉儲的衛星觀測,室內彈藏數量尚不清楚。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總裁切梅佐夫(Sergey Chemiezov)宣布,2023年俄國主力坦克產量大幅增加,根據俄國媒體報導,已經激增7倍來到2100輛,遠超過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原先預期的1500輛,以及普丁宣稱的160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