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近岸作戰的搜尋結果,共13筆
美國五角大廈24日宣布,將調派「福特號」(CVN 78)航空母艦打擊群,前往拉丁美洲支援當地美軍的反毒行動,聲稱是欲強化打擊毒品販運與跨國犯罪能量。外界則憂心,恐使當地局勢升溫。
烏俄戰爭在傳統武器以新式無人機的創新戰術使用,為現代戰爭帶來不少新觀念。國防部為了因應新式作戰所需以及不對稱戰爭所需,也從中汲取不少實戰經驗積極進行改變。國防部官媒《軍聞社》在14日莒光日教學「國防線上」影片中,「官洩」已利用箱型小貨卡改裝成「車裝地獄火飛彈系統」,將攻擊直升機使用的地獄火飛彈,改裝至陸基發射載台上,進行地面隱匿戰術應用,令外界相當驚艷。
《國防新聞》網站報導,美國海軍上週接收最後一艘獨立級近岸作戰艦「皮耶號」(LCS 38),預計今年秋季成軍服役,強化美軍艦隊制海與嚇阻能量。
美國《星條旗報》15日報導,由於中東衝突情勢明顯降溫,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CVN 70)已駛離中東海域,但「尼米茲號」(CVN 68)打擊群持續在阿拉伯海巡弋,嚇阻潛在威脅。
軍聞網站「Naval News」21日報導,洛克希德馬丁集團正與日本產業界磋商,探討在當地設廠生產Mk70 Mod1「貨櫃化發射系統」構想,若成案,將有助提升自衛隊海基與陸基防衛戰力,強化美日同盟嚇阻效能。
軍聞網站「The Aviationist」20日報導,美國海軍自由級近岸作戰艦(LCS)「印地安納波里斯號」(LCS 17)經升級後,可透過AGM-114L「長弓地獄火」飛彈反制來襲無人機,強化該級艦戰力與作戰彈性。
美國海軍表示,最新一艘自由級近岸作戰艦「貝洛伊特號」(LCS 29),23日在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舉行成軍儀式;未來有望搭配「海軍打擊飛彈」(NSM)等新銳武器,協助美海軍維繫全球和平穩定。
美國海軍16日宣布,第14艘自由級近岸作戰艦「南特基島號」(LCS 27),在麻薩諸塞州波士頓舉行成軍儀式,未來將部署美東佛羅里達州梅波特軍港,加入同級艦服役陣容,共同強化美軍海上安全能量。
《國防新聞》14日報導,挪威康士伯(Kongsberg)公司獲得美國海軍9億美元(約新臺幣294.8億元)合約,將擴大增產「海軍打擊飛彈」(NSM),以提升美軍艦艇及「海軍/陸戰隊遠征艦隊阻絕系統」(NMESIS)的打擊戰力。
軍聞網站「Naval News」16日報導,美國海軍上月在「太平洋之龍24」(PACIFIC DRAGON 2024)聯演期間,首度以Mk70 Mod1「貨櫃化發射系統」(containerized launching system)發射「標準3型1A批次」(SM-3 Block IA)防空飛彈,精確擊中模擬目標,未來可望應用相關技術,提升海基飛彈防禦能量。
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26日報導,美國海軍第18艘、也是倒數第2艘獨立級近岸作戰艦「金斯維爾號」(LCS 36),24日在德州港市聖體城(Corpus Christi)舉行成軍儀式,將加入同級艦服役陣容,共同強化美國海上安全能量。
因應漢光演習及共軍威脅,2艘光六飛彈快艇今(16)日進駐台東富岡漁港,為海軍新一代飛彈快艇,民眾、漁民紛紛圍觀,驚呼「第一次看見軍艦進入小漁港」。
11月22日我國防部於1610立即公布,自13時許陸續發現共軍殲-10、殲-16、運9、轟-6及空警-500等型軍機出海活動,其中11架次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台灣中部及西南空域,配合共艦執行聯合戰備警巡。值此,中菲南海仁愛礁主權問題,以及美日軍事同盟等支持菲國南海行動之際,共軍轟-6機群進出巴士海峽空域係針對美菲海空聯合巡邏任務。